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183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145篇
  69篇
综合类   511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247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烟草根结线虫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探寻健康与感病烟株根际土壤7种酚酸物质(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阿魏酸、4-香豆酸、肉桂酸、香草酸、阔马酸)变化特征,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技术分别检测感病和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含量,分析感病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酚酸物质的含量差异.[结果]健康及根结线虫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出6种酚酸类物质,除4-香豆酸变化不明显外,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和肉桂酸含量均较健康烟株有所增加.其中玉溪试验区感病根际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和丁香酸增加量达31.0%和35.0%,差异显著;同时,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酸也呈现累积效应,分别较健康根际土壤增长了14.7%、18.0%及6.7%;同样,在九乡试验区土壤样品中香草酸含量变化较大,其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的含量较健康烟株增加38%,而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变化较小,仅增长2.5%,同时丁香酸、阿魏酸及肉桂酸含量分别较健康土壤增长17%、5.4%及21.5%.[结论]感病烟株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及潜在功能与健康烟株显著不同,土壤微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互作,对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变化特征塑造起重要作用;同时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管理条件差异,及植物对不同生态位的选择和适应可能会导致根系分泌物组成和含量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3个主栽枣品种(骏枣、灰枣及冬枣)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含量的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2个糖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主要糖组分均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前期以果糖和葡萄糖积累为主,蔗糖在后期占据主导地位;不同品种中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因ZjSPS1对枣果实中蔗糖和还原糖的积累都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与还原糖的积累相关性更强;ZjSS3和ZjSUC2的表达促进了枣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ZjHK3的表达在还原糖的积累中起抑制作用;ZjvINV1、ZjvINV2和ZjSUC3的低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蔗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和分析苏尼特羊肌肉不同发育时期lncRNA的差异表达,利用RNA-seq技术对120d苏尼特羊胎儿和5月龄羔羊肌肉组织进行了lncRNA比较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及其靶基因,并对预测的mRNA进行了GO和KEGG分析,同时对随机筛选的差异表达lncRNA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120d和5月龄羔羊肌肉之间差异表达的lncRNA数共为626个,共靶向1 273个mRNA编码基因。GO和KEGG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代谢过程的调控,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蛋白结合以及mTOR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Wnt信号通路和间隙连接等信号通路。qRT-PCR验证证明,随机选取的8个lncRNA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与RNA-seq结果一致。综上,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苏尼特羊120d胎儿和5月龄羔羊的差异表达lncRNA及其靶基因,发现其参与了不同生长时期苏尼特羊的肌肉发育和生长过程,为从lncRNA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苏尼特羊肌肉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绵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微咸水灌溉效率并降低土壤盐渍化风险。【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计避雨条件下不同微咸水-生物炭处理(CK,淡水;B0,5 g/L微咸水;B15,5 g/L微咸水及15 t/hm2生物炭;B30,5 g/L微咸水及30 t/hm2生物炭;B45,5 g/L微咸水及45 t/hm2生物炭)的田间试验,探讨了微咸水灌溉下生物炭添加量对土壤特性和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机制。【结果】生物炭添加后土壤表层(0~20 cm)体积质量降低了2.27%~8.33%,总孔隙度增加了4.52%~13.47%,有机质量增加了30.02%~111.12%,土壤表层(0~20 cm)及主根区(0~40 cm)钠吸附比降低了23.88%~33.27%和22.34%~30.80%;15 t/hm2能够促进盐分淋洗,降低了微咸水灌溉下土壤含盐量,然而高剂量时将加剧盐分累积。单独微咸水灌溉下冬小麦生长受抑,最终产量下降了12.04%。生物炭能够缓解盐胁迫下叶片早衰,促进光合作用能力,并增加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进而获取了更高的籽粒质量和收获指数。B15、B30、B45处理的最终产量较B0处理分别增加9.18%、7.73%、2.74%。【结论】15 t/hm2添加量的生物炭效果最佳,可促进微咸水资源的农业利用。  相似文献   
5.
植物提取物不但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氮存留率、减少甲烷排放等功能,而且因其低毒副作用及其所具有的天然性、营养性和生物活性等特性,已成为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及产品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对北京市周边地区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尼龙袋法测定昌平区、延庆区和房山区3个区,每个区3个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DM和NDF的72 h瘤胃降解率及瘤胃降解参数。结果显示:1)房山区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DM含量平均值最高,但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平均值最低,昌平区和延庆区的奶牛场DM含量平均值相近,延庆区奶牛场的ADF含量平均值最高,昌平区奶牛场的NDF含量平均值最高。2)昌平区2号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最高,达到了38.47%;房山区3号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最低,仅为28.91%;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3)NDF的有效瘤胃降解率以延庆区1号奶牛场最高,达到了30.18%,而最低的房山区2号奶牛场只有19.63%,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北京市周边地区不同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差异较大,应根据奶牛不同生长发育及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结合实际营养成分,合理配比饲粮。  相似文献   
7.
以指示娃娃菜品种华耐B1102进行的娃娃菜灌溉条件下肥水调控技术应用表明,采用优化水肥管理模式,华耐B1102生长势强、产量高、产品合格率高、品质好,产值和纯收入分别为149 872.5元/hm~2、117 444元/hm~2,产投比最高为4.6∶1。  相似文献   
8.
9.
牛乳中的营养物质对人类健康有着相当大的益处,乳蛋白和乳脂肪作为牛乳营养品质的物质基础,还与奶牛生产性能息息相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牛乳中基本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功能出发,重点介绍了饲粮组成的改变及添加植物提取物、微量元素、微生态制剂等对乳蛋白及乳脂肪合成与调控机理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调整饲粮营养组成,提高牛乳中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腺中的初级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PMN)和巨噬细胞构成了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1道防线。在健康奶牛的乳腺中,巨噬细胞占主导地位且充当哨兵的角色。当病原体侵入乳腺时,巨噬细胞及乳腺上皮细胞就会释放出直接将PMN迁移到该区域的趋化剂,使PMN从循环中迅速流入并吞噬和杀灭细菌,起到保护的作用。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2道防线是由记忆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组成的网络,它们与第1道防线相互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了解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可为研究和调节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就奶牛乳腺免疫细胞防御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