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以2005-2009年的野外实测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晋北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与鱼鳞坑配合的蓄水保土及土壤水分效应,并与荒坡、苜蓿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观测的5年内,柠条、沙棘、油松的蓄水保土能力随种植年限延长无明显增加趋势,但鱼鳞坑的蓄水能力和保土能力分别高达84.7%~96.0%和95.2%~99.7%;荒坡和苜蓿(Medicago sativa)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蓄水保土能力较差,第三年和第四年随植被盖度增加能力急剧增强,第四年蓄水能力分别达82.8%和91.2%,保土能力达97.0%和98.0%;土壤水份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区4~9月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为7.0%~19.1%,油松区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沙棘、苜蓿和柠条区,荒坡区和裸坡区变异较小,不同小区土壤水分亏缺率为23.98%~52.66%,亏缺顺序为柠条区>苜蓿区>油松区>沙棘区>荒坡区>裸坡区;林草植被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亦增加了土壤水分的变异及亏缺程度,应注意林草植被的合理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精品小流域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自 1999年实施精品小流域建设以来 ,把流域治理与发展区域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 ,表现出规模大、标准高、效果好、机制活的新特点 ,创造出了山地园艺型、公司 +基地 +农户型、休闲观光型、封禁修复型等流域治理新模式 ,全省精品小流域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人工降雨条件下影响入渗速率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实施水保国债项目的做法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水土保持国债项目自 1998年底开始实施 ,两年来国家安排投资 880 0万元 ,地方配套 6 139万元 ,完成综合治理措施面积 10 35km2 ,其中新增基本农田 882 6 6 7hm2 ,增产粮食 2 8万t ,增加农业产值 42 0 0万元。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增加 2 1个百分点 ,年减少泥沙 310 5万t。引水工程的实施 ,使土地利用结构部分得到调整 ,农民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介绍了项目实施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和旱灾频繁的特点,布设了不同形式的梯田田面集流补灌小区14个,小区面积25m^2,随机排列,种植玉米。大旱的2001年,通过土壤含水量测定,及时掌握土壤水分变化情况,按照设计进行了2次补灌,补灌后土壤含水量有了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试验结果表明,穴灌垄作覆膜小区比常规耕作田平均增产14.9%,穴灌丰产沟覆膜小区平均增产36.8%,穴灌1:8丰产沟覆膜小区增产达57.3%。  相似文献   
6.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研究晋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沙棘、油松植被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蓄水能力为84.8%~95.9%,保土能力为95.2%~99.7%;植被生长的第3年和第4年,荒坡区和苜蓿区的蓄水保土能力急剧增强,第4年蓄水能力分别达82.8%和91.2%,保土能力达97.0%和98.0%;不同植被区4-9月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为7.0%~19.1%,其中油松区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沙棘、苜蓿和柠条区,荒坡区和裸坡区变异较小,不同植被区土壤水分亏缺率为23.98%~52.66%,亏缺顺序为柠条区>苜蓿区>油松区>沙棘区>荒坡区>裸坡区。可见,植被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变异及亏缺程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2种耕作方式和5种聚流形式,设置了11种试验处理(包括对照),根据王家沟流域梯田系统雨水径流资源的量化分析结果,制定出试验小区补灌量及补灌制度,研究了梯田的聚流补灌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聚流补灌措施能优化雨水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梯田作物产量;耕作方式间,补灌形式间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垄作覆膜以1:7聚流形式最好,丰产沟覆以周边补灌形式最好,充分显示出了聚流补灌措施抵御旱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整地造林措施对强化降雨入渗和减沙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却外人工降雨的方法,较系统地分析了高强度降雨条件下水平阶,鱼鳞坑整地造林措施强化降雨入渗,减少坡面产沙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晋北黄土区降雨特征及其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以2006-2010年的野外实测数据为依据,研究晋北黄土区降雨特征及其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晋北黄土区降雨具有明显的季风性降雨特点,7,8月雨量大,雨强也大。5-9月年均降雨量为223.80mm,侵蚀性降雨量为84.64mm,7,8月52.7%的降雨产生的侵蚀量占年侵蚀量的77.4%;大雨(25.0mm≤R24<50.0mm)的平均次降雨侵蚀量是中雨(10.0mm≤R24<25.0mm)的2.9倍,总侵蚀量则为中雨的0.5倍,32.2%场次的中雨和大雨产生的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72.3%;次降雨量与最大10min雨强的乘积(HI10)和次降雨产沙量呈线性相关,可以用HI10计算降雨侵蚀力;侵蚀性降雨标准为雨量8.47mm或I10为14.24mm/h。防治晋北黄土坡地水土流失的关键期在7,8月份,其关键是防治大雨侵蚀,中雨的危害也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