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大力推广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据测算,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小麦耗水占华北地区农业总耗水的70%。在北方冬麦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若能推广6000万亩,每年可节省灌溉用水60亿立方米,增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小麦茎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贮积和再运转规律的研究结果。小麦茎秆 NSC 的主要贮藏形式是果聚糖。果聚糖的代谢受植株源-库关系的调节,并与品种、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小麦籽粒产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茎秆 NSC 的再运转。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粒(重)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若干源性状与粒重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问基因型间单穗叶面积、叶干重、鞘茎干重、颖芒干重及穗轴干重差异显著,其差异与千粒重顺序一致,与穗粒重不尽一致。不同基因型间单粒重差异在籽粒发育前、中期即已明显,而穗粒重差异直到后期才表现出来,单粒重与穗粒数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调节(或补偿)作用,并受到基因型的支配。不同粒重型间经济系数的高低,与单粒重大小相反,而与鞘茎干重下降率高低顺序相同。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春季不同灌水次数、灌水量对小麦群体动态、根系发育、产量构成及籽粒灌浆过程的影响,表明;①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需水的第一个关键期,灌浆期是小麦需水第二个关键期,此两期均可称作小麦灌水的最大效益期。②返青、起身期灌水虽可增加小麦穗数,但往往会使群体过大而造成贪青、晚熟甚至倒伏,可称作高产小麦贪青、倒伏的危险灌水期。③在华北冬麦区,其灌水应掌握前轻后重(或前控后促)和减次保量的运筹原则,以保证小麦的两个需水关键期有充分的水供应。  相似文献   
5.
6.
小麦穗离体培养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籽粒苋根系生长与抗旱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杂种小麦(CHA 杂种)和普通小麦品种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杂种小麦在籽粒成熟过程中的几个优势性状。结果表明:杂种小麦顶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和有效叶面积等光合特性均优于普通小麦品种。在光合速率日变化方面,杂种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的最高值差异显著,而最低值则差异不大,表现出杂种小麦对强光的适应力强,具较大优势;而在弱光下,则难以发挥优势的特性。在籽粒增重上,杂种小麦也表现出灌浆速率大,高值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矮秆大穗型杂种小麦的产量因素构成则表现为每穗粒数多或粒重高,穗粒重高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条件下调查了剪叶对叶片与籽粒间碳水化合物及植物内源激素源库关系的调节作用,并用挂瓶渗透法研究了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穗性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剪叶不仅限.制了叶源端碳水化合物向籽粒库的供应,而且也改变了果穗穗轴的内源激素平衡.吐丝后12天内剪叶处理使穗轴内源ABA含量较对照显著下降.吐丝后至开始灌浆前,1mg/kg的外源IAA处理使穗长增加,对结实无显著影响,但开始灌浆后,IAA处理使使粒数增加.IAA处理还出现较多奇数穗行的果穗,在1~50mg/kg范围内随浓度增高而增多,最多可达1/3;吐丝后5~8天内10mg/kg的外源GAs处理,使秕粒数显著增加,而同期的1mg/kg的外源ABA处理,使秕粒数显著降低,因而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10.
1985—1986年,我们分别观察研究了夏播和春播大豆不同抗旱品种的根系形态及解剖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大豆抗旱品种根系的主要性状是:幼苗发根力强,根的生长速度快;主根扎得深,根系发达,根的干物重大,深层根量多,属于“深根型”;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较大;根的输导组织较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