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林业   17篇
  5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水措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解决因降雨少且季节间分配不均带来的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之一,有关微集水区防渗处理材料及其防渗效果的研究也已广泛开展。本文通过5 年(1992-1996)的野外试验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微集水系统生物结皮覆盖对造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皮接种3 年后,集水区表面大部分为结皮所覆盖,其集水功能已经部分地表现出来。在春季3 个典型时段内浅层土壤含水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0.05 水平),1m 土层内春季月均含水量均比对照提高了0.9%–6.04%。同时在研究期末(1996 年)结皮处理的样地内树木个体的树高(H)、胸径(DBH)和地径(DGL)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0.05 水平),提高幅度分别为22.38%、17.34%和20.49%。作为一种生物防渗材料,生物结皮具有无污染、自我繁殖、使用期长和投入小等特点,因此很可以作为西部大开发中植被恢复的主要集水材料,进一步的工作应放在干旱环境下当地适宜结皮种类的选择及其快速繁殖技术上。  相似文献   
2.
根系的生长潜力是树木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性。它对植苗造林的成活率以及幼树保存率和高生长有明显影响。用恢复率这一相对标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7个主要造林树种根的生长潜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是:白榆、刺槐、杜梨、沙棘、侧柏、小叶锦鸡儿和油松。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径流林业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降水资源环境容量为基础控制林分密度,试验了不同集水技术对林地土壤水环境的改善作用,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集水技术的适用性.10年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在年降水量410mm左右地区造林,林地坡面经过不同的防渗处理,当每株树具有8m~2的集水面时,可使2m~2的植树带内收集到570~1270mm降水,造林成活率最高达到98%,林木生长量可提高40%~80%.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坡面林地不同集水措施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研究了不同集流措施对黄土高原坡面生长的林木组织水势、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以及对刺槐幼树高、径和树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拍光林地坡面及在拍光坡面喷涂有机硅防止雨水下渗的集水措施对改善林地土壤及林木水分状况、促进林木代谢活动、加速林木的生长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径流林业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6.
集水造林林分水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环境 ,从而影响到林分物质生产水平。根据不同集水造林密度对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改善程度与林分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 (水分生产力 ) ,以“双优”模式标准 ,可以确定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供试的 5年生和 1 0年生刺槐林 ,分别以小于 1 0 0 0株·hm-2 和不大于 840株·hm-2 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 ,其林木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6 71 4 4g·kg-1和 1 2 1 6 32g·kg-1,符合“丰产理想株型”模式标准 ;林分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8 4 1 0 3kg·hm-2 ·mm-1和 2 1 6 6 46kg·hm-2 ·mm-1,实现了“最佳群体结构”模式标准。在发展“节水”型林业、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中 ,这种以水分与林分物质生产的关系为理论依据 ,确定造林密度 ,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对山西省方山县峪口镇半干旱山区坡面的刺槐,白榆人工林木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受不同造林措施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一定的集水措施-拍光坡面和在拍光的坡面上喷有机硅以防止雨水渗入而使较多的雨水流入植树穴内,可以有效地提高该地区林木的光合速率和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林木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为:坡面喷有机硅>坡面砸实拍光>自然坡面。经有机硅集水的林木叶绿素含量均高于自然坡面。刺槐提高25  相似文献   
8.
集水造林防止人工林植被土壤干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57  
本文对采用集水造林措施的两种密度人工刺槐林的产流、土壤水分变化、水量平衡以及林木生长情况与常规造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水造林能增加植树带径流收获量,提高土壤含水量,使更多的降水渗入到根际区以下的深层土壤,防止了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严重亏缺———土壤干化的发生,以及所导致的林木生长不良等问题。其中,以密度较小的8m2拍光处理的效果最佳,生长季汇集径流量的20%以上将贮留于土壤中,有效地补充了深层土壤水分,促进了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9.
吉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西省吉县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县之一,森林覆被率达31%,人工林约占现有林面积30.1%,其中刺槐成林约6,533.3公顷,占人工林面积的39.4%。该地区刺槐林集中连片,林相整齐,生长良好,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及用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抚育管理,林分密度过大,林木分化严重,出现了早衰现象。为了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应适时进行合理地抚育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