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9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杉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杉木的种植生产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高杉木质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积极的应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好抚育管理工作,促进杉木栽培抚育水平的提升。本文将对杉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杉木抚育管理措施,为杉木质量的提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庆缙云山主要森林类型林冠截留降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庆缙云山主要森林类型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能力进行模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林冠最大截留量依次为1.08、0.71、0.43 mm。采用谢春华、关文彬等的林冠截留概念模型对林冠截留进行模拟,误差分别为针阔混交林0.24、阔叶林1.08、楠竹林0.12,能够准确地模拟林冠对季节性或长期降雨的总体截留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有机磷降解剂对生菜农残的降解效果.[方法]使用酶抑制分光光度法,以紫茎泽兰、秸秆为原料制备有机磷降解剂,检测其对生菜乐果的降解效果.[结果]不同pH的紫茎泽兰酶降解剂、秸秆酶降解剂对生菜中的有机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降解率高达79.34%~81.91%.[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新型的有机磷降解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重庆缙云山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重庆市缙云山中马尾松+四川大头茶混交林(MDH)、四川大头茶+山矾混交林(DSH)、马尾松+广东山胡椒混交林(MKZH)、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GSZH)、马尾松火烧迹地(MJD)和楠竹+山矾+马尾松混交林(NMH)水源涵养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种林分的地上部分持水总量顺序为DSH(73.871 t/hm~2)>NMH(71.136 t/hm~2)>MDH(58.103 t/hm~2)>MKZH(57.430 t/hm~2)>GSzH(30.677 t/hm~2)>MJD(19.010 t/hm~2);各种林分的枯落物实际拦蓄效应排序为NMH>DSH>MKZH>GSZH>MDH>MJD;非毛管持水量顺序为:NMH(204.300 mm)>MJD(168.909 mm)>MKZH(145.598 mm)>GSZH(137.547 mm)>MDH(48.919 mm)>DSH(43.096mm);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顺序为NMH(211.4 mm)>MJD(170.8 mm)>MKZH(151.2 mm)>GSZH(140.6 mm)>MDH(54.6 mm)>DSH(50.2 mm);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排序为NMH(0.864)>MKZH(0.767)>DSH(0.744)>MDH(0.613)>GSZH(0.512)>MJD(0.477).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保证村容整洁,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在具体的绿化工程中,绿化树种的选择是影响绿化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与方法,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黄土高原地区延安市安塞水土保持试验站3种草本、3种灌木、4种乔木、1种农田共11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和径流养分保蓄效应的研究结果作为依据,采用定额法对延安市2003年各区县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和侵蚀泥沙的氮磷流失减少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径流氮素和磷素流失减少量分别为28.48 t、1.53 t;侵蚀泥沙氮素和磷素流失减少量分别为95.09 t、158.60 t。可为延安市防治氮、磷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库区不同森林类型涵养水源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林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次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4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林内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二元线性关系。林冠截留率为16.91%~67.84%,平均为38.19%,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枯落物储量为16.21-32.42t/hm^2,平均为20.69t/hm^2,依次为灌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各种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截留的降雨量总量为450.3-686.3t/hm^2,针阔混交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好,阔叶林、楠竹林次之,灌木林最小。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的水环境质量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的控制,非点源污染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更加突显。根据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的联动关系,界定了水土保持水环境质量效应的概念;将国内外与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有关的非点源污染研究归纳为3个方面: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因子与机制分析、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发和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研究。对其研究进展分别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收集到的55个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矿的水土流失特点,主要为造成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产生水土流失时间长和易诱发剧烈的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等,产生水土流失区域和防治重点区域为工业场地区、露天采场区、排土场区和尾矿库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汾河上游出口控制站兰村水文站1954—2013年汛期降雨、径流和输沙实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汾河上游汛期悬移质输沙变化特征和驱动力对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0年来汾河上游汛期悬移质输沙量和径流量下降显著,且输沙量变化幅度大于径流量。(2)近60年来汾河上游汛期降雨量变化不显著,但降雨量与径流量(P0.01)、降雨量和输沙量(P0.01)均显著线性相关。(3)近60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汾河上游发生洪水特别是较大洪水的次数显著减少。(4)近60年汾河上游悬移质输沙量的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1959年、1981年和2002年是3个转折点。1959年以前主要受降雨和径流的影响;1959—1981年,汾河水库的修建是悬移质输沙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力;1981—2002年,降水减少、经济活动和水土保持使得径流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2002年以后,降雨减少特别是暴雨减少,经济活动和水土保持使得径流量和输沙量继续减少,而汾河二库的建设,则使得兰村站悬移质输沙量变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