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7篇
综合类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入手,探讨了威胁土地资源安全的部分问题,尤其是城乡非农建设用地的不合理可能导致的问题。主要从土地资源所涉及的食物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以解决或改善这种状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合SOM与动态度方法的土地利用及其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玲  陈飞燕  林爱文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4):129-134,141
[目的]验证结合自组织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map neural network,SOM)与动态度的方法在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地类与结构的交互分析中的适用性,从多尺度展开土地利用地类及其结构演变分析,为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湖北省黄石市2005,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市域层面地类变化和转移特征,构建SOM模型实现乡镇层面结构空间表达,综合二次聚类和动态度分析整体土地利用演变规律。[结果](1)建设用地著增加,贡献者为耕地、林地、未利用地;耕地持续减少,转换为建设用地和采矿用地与裸地;未利用地大量减少。(2)乡镇级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以耕地型向城镇/耕地型过渡为主。(3)中部、西部及南部乡镇土地利用变化和缓,东北部乡镇土地利用变化活跃,土地利用结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结论]SOM与土地利用动态度结合的方法适用于多尺度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凤莲  林爱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632-3635,3640
在分析和归纳现有低碳城市模式的基础上,用定量分析法探讨中国低碳的城乡发展道路。结果表明,中国要走低碳的城乡发展道路,就应当合理制定城乡规划,开发低碳能源供应网络,推动低碳产业发展,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普及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打造适应生态和人居的合理布局。研究结论:从低碳经济视角研究中国的可持续的城乡发展模式是个复杂的问题,应将低碳转型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西北部的南漳县为例,综合选取耕地自然质量、生产条件、区位和生态4个方面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模型,并通过限制因素的分析明确建设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建设条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性,具体表现为东部较优、南部次之、西北部最差,最终共划定42 800.48 h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受生产、生态条件限制较大,应加强基础设施及生态防护工程建设。评价模型能有效量化各影响因素,在生态因素的刻画上尝试引入景观指数并结合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及环境污染强度对其进行量化,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天门市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及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借助GIS技术,综合选取耕地自然质量、区位、社会经济和生态四方面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架评价模型,以探讨耕地红线空间布局。结果表明,天门市整体耕地条件优良,较少部分耕地条件较差无法纳入耕地红线布局范围。根据评价结果将耕地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其中将Ⅰ级、Ⅱ级区耕地划入耕地红线布局范围,共确定耕地区域128 330.62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6.24%。研究认为该评价模型能有效量化各影响因素,引入景观指数对生态指标进行量化,弥补了以往研究对生态方面刻画的不足,评价结果为县域耕地红线布局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Landsat系列卫星同期影像数据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了校正,继而使用基于辅助数据的比较法确定提取城镇建成区面积的阈值,在此基础之上选取了景观总面积、斑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等总共8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标,进而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4.2对体现1992—2013年共22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的8个景观格局指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1992—2013年这22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快速扩展,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幅达到7.02倍,斑块数量增幅为2.35倍,斑块密度的增加也较为明显,同时景观形状复杂度逐渐上升,中小城市不断壮大,同时也出现了较多的新兴小城镇,具体的,总边界长度和平均边界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8.86%和18.87%,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两个指标在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特征,但是在整体上所有的景观总面积、最大板块指数和平均边界密度等8个指标的演变过程均体现出一定的波动和无序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MAPGIS在全国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已全面开展,通过武汉市农村土地调查及数据建库建设实例探讨了农村土地调查过程及MAPGIS平台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对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拓扑重建、属性输入、数据入库做了具体说明,为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介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颁布的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将新的分类体系标准与原有<全国土地分类(试行)>进行了比较分析,使二者有效衔接起来.以便于国家标准更好地实施应用,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耕地红线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科学合理的划定耕地红线仍是目前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该研究运用“耕地最低保有量”和“耕地压力指数”法,探讨区域耕地红线的划定方法并分析当前赤壁市各乡镇耕地红线状况.结果表明:2003 ~2012年赤壁市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和标准人均耕地面积均有降低趋势,粮食总产和单产在波动中有所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先减后增.2010年后赤壁市耕地压力增大,主要原因是新增耕地利用效率较低.赤壁市各乡镇间耕地压力状况差异较大,耕地压力最小的柳山镇只有0.38,而压力最大的陆水湖办事处高达22.59.目前陆水湖办事处、蒲圻办事处、赵李桥镇和官塘驿林场已经越过区域内部的耕地红线,建立区际之间的占补平衡和实施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是减缓区域耕地压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注重质量、布局、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本研究选择湖北省赤壁市作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质量、空间布局、建设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组合方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分区研究。通过评价结果,将赤壁市基本农田划分为优先整治区域、次优整治区域、全面整治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可为赤壁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