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角质蜡质是植物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参与了植物抗逆、抵御病虫害侵染等诸多抗性生理过程。角质蜡质在植物-病原互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植物抗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其抗病机理的认知不断深入。本研究综述了植物角质蜡质生物合成与其抗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植物角质蜡质的抗性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组成型抗性和诱导型抗性2类。角质蜡质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一方面可作为组成型抗性成分发挥物理抗性(物理屏障)和化学抗性(抑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诱导型抗性成分发挥作用,诱导产生的角质蜡质单体除了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发挥物理抗性外,也可作为信号分子或者诱导子激活下游的抗性反应进而发挥其化学抗性功能。未来可侧重于对角质蜡质诱导抗性机理的深入阐释,进一步丰富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理论体系。此外,基于角质蜡质的诱导抗性作用,可开发角质蜡质类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导剂),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新思路。图1参7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根交替干旱胁迫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籽粒代谢物的影响,为研究大豆品质提升及抗旱代谢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两个耐旱性差异显著的大豆品种(耐旱型ND12、敏感型C103)为研究材料,开展室内盆栽试验,考察了不同水分胁迫下大豆的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籽粒代谢群体的变化规律。【结果】在半根交替干旱胁迫下,两个大豆品种的外观性状变化存在差异,但并不显著(P0.05),抗性品种ND12的株高、茎粗、分枝数、主茎节数等指标呈下降趋势,敏感型品种C103却出现了小幅增长;胁迫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两个品种的百粒重均极显著降低,单株产量显著降低,ND12的降幅低于C103;干旱敏感型大豆籽粒化学成分对胁迫的响应更剧烈,皂苷合成通路及丙酮醛降解通路上调,大豆皂苷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上升;木质素糖苷合成通路及苯丙氨酸合成通路显著上调,松柏醇、芥子醛等含量显著上升。【结论】有望通过适度的半根干旱栽培,在维持大豆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提升皂苷、谷胱甘肽等品质性状;通过籽粒代谢群体的变化情况,能够为抗旱性大豆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参考;胁迫环境下大豆籽粒木质化程度的加剧,可能对大豆代际间应对非生物胁迫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豆种子老化的转录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种子储存过程易老化劣变,研究大豆种子老化分子机制有助于耐储藏大豆品种遗传改良。文章对不同耐储性大豆品种老化种子作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储存2~4年后,易老化大豆"JP16"和耐储型大豆"JP6"分别有1 683个和832个差异转录基因,皆以上调为主。基因功能注释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碳水化合物合成、水分损失、线粒体机能改变及蛋白质降解等生物过程。另外,"JP16"响应蛋白质泛素化和脂肪酸氧化基因上调,花青素、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下调;而"JP6"响应原花青素、异黄酮合成及活性氧水平调控相关基因上调,蜡质代谢相关基因下调。大豆种子通常随储存时间延长,内部碳水化合物降解,蛋白变性,扰乱胞内水分正常代谢,加剧活性氧积累,种子老化加剧。耐储型大豆种子可通过积累蜡质、原花青素、异黄酮等保护性成分,增强对活性氧调控提高细胞壁强度和抗氧化能力,延缓老化。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手段提高大豆种子耐储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将原产于日本的17个大豆种质资源引种至我国四川盆地栽培,并对其引种前后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分析评价,探究引种大豆在四川盆地的适应性,以期为丰富西南大豆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品质性状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的变异系数大,除苷元外均达到30%以上,而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也均大于10%。与引种前相比,各供试大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普遍升高,而脂肪酸、可溶性多糖和异黄酮含量普遍降低。基于引种大豆11个品质性状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将供试的17份种质资源划分为五大类,其中,Ⅰ类大豆为高脂肪酸品种,其生育期适中,亚油酸含量大于55‰,可作为高油脂杂交育种亲本材料加以利用;Ⅲ类大豆为高蛋白型品种,可作为豆制品开发原材料加以利用;Ⅴ类大豆为高异黄酮型品种,可作为功能性成分原料来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黑豆种质苗期耐荫性评价及其根系对弱光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种植模式之一,而目前耐荫型专用黑豆种质十分匮乏,黑豆的耐荫机理也尚不清楚,这严重影响了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本研究旨在建立黑豆苗期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筛选出能够判断黑豆耐荫性的有效指标,并探讨不同耐荫型黑豆根系对弱光胁迫的响应差异,为耐荫型黑豆种质的选育及耐荫机理的阐释奠定基础。试验以23个黑豆种质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自然光和遮荫2个处理。在黑豆植株V3期测定株高、茎粗、下胚轴长度、叶片干重、茎干重、主茎节数、总根长、根表面积、总根体积等形态指标和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黑豆苗期耐荫性评价模型,并根据评价结果,关联分析不同耐荫型黑豆根系对弱光胁迫的响应差异。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黑豆苗期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并通过该模型,筛选出蒸腾速率、株高、叶干重、最大荧光强度和初始荧光强度等5个鉴定指标。在荫蔽条件下测定苗期黑豆的上述5个指标可实现对黑豆苗期耐荫性的综合评价。同时,对23份黑豆种质的耐荫性综合评价值D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豆种质可划分为耐荫型、中度耐荫型和荫蔽敏感型3类。不同耐荫型黑豆种质的根系结构对弱光胁迫的响应程度不同,黑豆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干重等根系强度指标均表现为耐荫型中度耐荫型荫蔽敏感型。这表明耐荫潜力大的黑豆根系更发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