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1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雷达在森林垂直结构参数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激光雷达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主动遥感技术,激光脉冲对森林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在森林垂直结构参数估测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与优势.文中分别总结了小光斑和大光斑激光雷达在获取树高、生物量等森林参数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同时分析比较了小光斑和大光斑激光雷达在估测森林参数上的不同;最后重点介绍了目前唯一的星载大光斑激光雷达ICESat/...  相似文献   
2.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详细研究了岷江上游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状况及其1986~2000年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影响。作者认为,必须在提高全民的环护意识以及相应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的前提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区域外补偿机制,保护该地区有限的珍贵林业资源,恢复其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作用,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遥感反演蒸散发时间尺度拓展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区域尺度蒸散发的精确估算对农业生态系统和水文循环至关重要。由于地表空间异质性,传统点上测量和反演方法只能代表有限站点周围区域的蒸散发情况,遥感能够克服传统蒸散发的空间尺度拓展问题。由于遥感只能提供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值,根据其反演的蒸散发是瞬时蒸散发,现实生产活动中通常需要更长时间尺度的蒸散发值。围绕如何解决遥感反演蒸散发时间尺度拓展问题,该文系统介绍了遥感反演蒸散发时间尺度拓展方法,总结了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适用性和误差来源,对比了不同时间尺度拓展方法估算精度,并给出选取合适时间尺度拓展方法的可量化意见,简要分析了遥感反演蒸散发模型应用中的地表参数、时间尺度拓展方法本身算法、方法验证及适用性的不确定性,最后对遥感反演蒸散发时间尺度拓展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岷江上游地形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特别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土地资源成为本地区的稀缺资源。应用GIS与DPSIR模型,首先构建了针对岷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各指标的格网化,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并将结果划分为相对高、较高、中、较低、低5个等级。分析表明::(1)岷江上游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总体呈东高西低的规律,五县依次为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相对中等级区面积最大达到33.2%,相对高等级区最小仅为4.8%;(2)社会经济、放牧类指标对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影响较大;(3)汶川地震区土壤侵蚀严重,但属于相对中等级区;(4)土地利用类型和效率等状态因子对区域内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为敏感,贡献率均值达到72%。研究对岷江上游土地资源利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森林植被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体,为探究其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发挥其在西南地区的碳汇功能中的重要作用。以2011年生长季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大量样地实测数据为基础,借助RS和GIS技术,基于遥感统计模型法,利用生物量—遥感地学数据回归模型估算重庆市森林植被生物量,定量分析生物量的不同地形特征空间分异规律,探寻影响生物量分布的地理因素,揭示区域碳储量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与理论值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R~2=0.641);重庆市地上生物量总量为2.83亿t,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总量为1.39亿t;生物量主要分布于渝东北和渝东南区域,整体呈现出是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中高海拔和坡度较陡的区域,是重庆市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区和生物量集中分布地带,其空间分布格局体现了重庆市的山地森林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总量为6.29×10~7t,平均单位面积碳储量为22.01t/hm~2,且各区县森林碳汇分布格局在地域分布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总体呈相对极端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全球定位系统在峡口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定位系统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目前在国内外逐渐展开。针对GPS用于四川省雅安峡口滑坡监测网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观测结果数据分析了滑坡的状态和滑动趋势。认为,GPS用于滑坡监测有其特殊性,能够满足其高精度要求;在网形设计时,应考虑灵敏度标准,有必要将变形分析和优化设计一体化;但要全面监测滑坡,最好能将地面监测和地下地质观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三峡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三峡地区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这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角度出发,利用RS和GIS技术,阐明了20世纪最后10年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数量、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得出以下结论:(1)10年间除建设用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都呈现出不同程度衰减;(2)建设用地以高速增长,增幅达21528.09hm^2;(3)耕地减少的幅度较大,达18399.29hm^2,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且减少的耕地多为位置相对优越,产量较高的优质良田;(4)林地面积总趋势是减少,主要转变为草地、旱地和建设用地,其中有林地减少的幅度较大,达7411.93hm^2;(5)草地的面积总体增加,主要源自于林地和旱地的变化;(6)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分为3个主导因子变化区域:耕地-城镇型、林灌-耕地型和复合型;(7)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经济因素、人口压力、宏观政策及三峡工程4个方面,这4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共同影响库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  相似文献   
8.
复种指数是表征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参数。然而,传统方法存在对影像获取条件要求较高,或在地表复杂区域提取精度较低等问题。高时空分辨率数据融合算法(如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 STARFM)能有效地结合不同数据的优势,有望被应用于提高复杂地表区域复种指数的提取精度。该研究以Landsat TM(Thematic Mapper)及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为数据源,基于STARFM模型,构建了川东丘陵某区域内2010-2011年的Landsat-like 时序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集,进而提取了该区域2010年冬季作物种植区及盐亭县2011年耕地复种指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利用目视解译样点(1509个)验证及多尺度(30~4 000 m)验证方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2010年冬季作物种植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30m空间尺度上,基于Landsat影像分类法的总体验证精度为89.73%,高于基于Landsat-like时序NDVI峰值法的54.94%;2)在250~4 000 m空间尺度上,基于Landsat-like时序NDVI峰值法的总体验证精度比基于MODIS时序NDVI峰值法高3%~7%。利用统计年鉴及调查样点(73个)数据,对基于新方法提取的盐亭县2011年耕地复种指数结果进行了验证,在县域尺度上其与统计数据非常接近;其与调查样点的总体验证精度达到73.97%。综上,基于数据融合算法提高数据源空间分辨率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复杂地表复种指数结果的空间精细程度和提取精度,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的分形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分形理论对四川省汶川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景观类型的分维值进行计算,并讨论了各种景观类型的分维性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是一种随机分形结构;景观类型的分维值越大,其形态越复杂,反之越简单。SI(稳定性指数)>0,表示景观在其形态复杂状态下的一种稳定性,SI越大,该景观形态越稳定;反之亦然。SI<0,表示景观在其形态简单状态下的一种稳定性,SI越小,该景观形态越稳定;反之亦然。景观类型的分维值随时间变化而增大,该景观的形态变得复杂,反之,该景观形态变得规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的分维值是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景观格局的一种综合性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空间技术的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息息相关。要建设岷江上游生态屏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岷江上游地表覆被是重要的切入点。本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空间技术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现状,详细分析了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对山地系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县域土地利用水平的差异,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资源和环境状况,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规划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