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基质育秧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有机基质料培育标准化壮秧技术,以武运粳23号和"科杰"牌基质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播种量水平对水稻秧苗地上部与地下部性状、大田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增加,秧苗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差异较大,在播种量为120-210 g/盘范围内,叶绿素含量、盘结力和根系活力则随着播种量增加而增加,在播种量为150-180 g/盘时基质料育出的秧苗更有利于培育健壮的机插秧苗,具体表现为增穗、增粒作用,可以在大面积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宇光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1):115-120
为研究黑龙江省明水县自动站资料的适用性,比较了2013年2月28日—2014年11月8日期间明水自动站所测得的土壤水分与人工观测情况下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而分析自动水分观测站与人工观测的土壤湿度之间的差值、差值概率以及不同方法观测所得数值的相关系数,并通过对比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制作了订正方程以消除部分差异。结果表明,2013年2月28日—2014年11月8日期间,明水县人工与自动站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在各层均表现为显著,自动站观测的土壤相对湿度值高于人工观测值,0~10 cm土壤浅层和30~40 cm深层的差值较小,20~30 cm和40~50 cm土壤层次差值较大,最后根据自动水分观测站与人工所测得的数据制作了订正方程,其可消除二者之间的部分差异。人工观测的数据与自动站取得的数据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自动水分观测站所测得的资料基本可以代替人工观测数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胡桃楸、白桦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特性.[方法]以3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BIOLOG微平板法及土壤理化性质常规测定方法对3种林型内土壤微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土壤微生物数量以胡桃楸林最多,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型;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则以混交林显著较高;微生物数量与多样性指数彼此间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也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却并不明显.[结论]营建混交林不仅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而且较为稳定,因此混交林营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SRES A2/B2情景下未来黑龙江省积温带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模拟SRES A2和B2情景下2021-2050年黑龙江省积温,利用GIS精细划分积温带,并对积温带的移动与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RECIS能较好地模拟黑龙江省生长季气温及积温的空间分布;2021-2050年黑龙江省大部地区≥10℃积温增加300~500℃·d,西部新增2900~3100℃·d积温带(定义为APP),集中在松嫩平原南部;第一积温带大幅北移东扩达8个经度和2个以上纬度,第二积温带主带北移约1.5个纬度,APP、第一和第二积温带面积总和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50%以上,比基准时段(1961-1990年)增加约42个百分点,区域面积扩大4倍以上;第三积温带主带北移2个以上纬度,第四、五积温带在农区基本消失,第三、四、五、六积温带面积均显著收缩,面积总和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45%左右,区域缩小一半。研究结果对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熟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05年黑龙江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半峰宽(PWH)计算法,研究近46年来黑龙江省兴安落叶松和红松的生态地理分布界限的变化。结果表明,以1990年为界,兴安落叶松的适宜分布区出现了明显的向北收缩趋势,原因是分布区的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红松的适宜分布区几乎向北扩展了1°,主要原因是热量条件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县域特别是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海城市作为全国、辽宁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地区,辽宁省县域积极发展示范县(市)和拥有80万农民的农业大县(市),如何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新农村步伐,是摆在我们目前必须回答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武香粳14号”是氵隔湖育种场以“京58”“248-5”//“254-13”///“9325”复合杂交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经我区连续多年大面积种植表明,“武香粳14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和生育期适中等显著优势。1产量表现我区从2002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武香粳14”,当年种植5万亩,理论单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水稻水分利用率、氮肥利用率、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灌溉方式(沟灌和水肥一体化)及施肥方式对水稻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稻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效益。结果表明,稻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有效节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达0.95~0.97。在氮肥利用率方面,当施氮量低于一定值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提高;当施氮量过高(27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降低,会对水稻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施氮量为189 kg/hm2时,全部肥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氮肥利用率最大。综合分析成本、产值情况可知,在施氮量为189 kg/hm2时,产值增加明显,能明显提高水稻收益,如采用全部肥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有利于增加收益。综上,在本试验中,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氮量控制为189 kg/hm2且全部肥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是提高水稻效益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机插水稻武运粳24号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机插水稻武运粳24号的形态特性、高产群体指标及栽培策略,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栽插、施肥、搁田、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该品种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玉米气候适宜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黑龙江省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平均物候资料及64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玉米生育阶段的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玉米各发育期对气候因子适宜程度不同,播种期-出苗期、出苗期-开花期、开花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除播种期-出苗期降水呈上升趋势,其余玉米各发育期降水均为下降趋势。玉米全生育期降水、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各气候因子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