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引进的5个平菇品种与当地广泛栽培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考察比较供试平菇品种菌丝长势、抗杂性以及生物学转化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海南2号及平F8的菌丝生长洁白粗壮,生长速度快,出菇整齐,菇形好,生物学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3.
4.
一、燃油喷射装置精密偶件磨损形式及原因分析   1柱塞和套筒的磨损   高压油泵的柱塞和套筒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磨损使其配合间隙、圆度及圆柱度误差增大 (如图 1),并使局部严重磨损 (如图 2),从而影响柱塞副的工作性能。磨损的类型和原因有如下几种:   (1)磨粒磨损   燃油与外界接触时会混入尘土,这些尘土主要由粒径 <2μ m的矿物质组成。柱塞副泵油的过程中,在供油和回油的最初瞬间,含有微粒的燃油使油孔通道面积急剧变化,产生严重的非稳定节流,缩口处的压力和流速大幅升降,伴随强烈的窝流和冲击挠动。结果在不到 1m…  相似文献   
5.
水稻秧苗素质对分蘖成穗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于1994年在江苏农学院稻麦研究室土培池中进行,对汕优63秧苗不同带蘖数和两个氮素水平进行不同叶龄期、成穗率和群体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带蘖壮秧分蘖成穗率高,尤其是前期的分蘖成穗率高,增加分蘖成穗数,有利于库源的协调,提高群体的质量,促进大穗的形成,从而提高单株质量,在足肥的条件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南水北调东线过水区南四湖富营养化问题,利用沿湖流域典型种植模式——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选择材料易获取的几种施肥措施,采用田间原位安装淋溶水采集器和地表水径流池收集水样,室内分析不同处理防控氮磷养分流失的效果。结果表明:各施肥措施在作物不同茬口均能降低氮磷养分的随水流失,不同模式防控养分流失效果有差异;氮径流损失中,硝态氮占主要比例,玉米季和小麦季分别为82.7%~86.4%和94.2%~96.5%,而淋溶途径中硝态氮比例略有下降;径流为氮损失的主要途径,玉米茬口氮损失比例占轮作周年的67.0%~71.4%;磷径流损失中可溶性磷和颗粒磷比例相当,而淋溶磷以可溶性磷为主;淋溶途径损失的磷养分比例稍高,仍以玉米茬口总磷损失为主,占54.4%~63.1%;防控氮磷流失结合周年作物产量,玉米上使用减量控释氮肥或优化施肥配合秸秆还田、小麦上优化施肥或使用减量控释氮肥是相对理想的养分运筹搭配模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土壤添加培养的方法测定了绿黄隆对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绿黄隆在土壤中对玉米的致害阈限 ( IC1 0 )为 0 .1 7μg/ kg,对水稻的致害阈限则为 0 .4 3 4 9~ 0 .94 1 0μg/ kg,同时 ,绿黄隆的代谢产物之一的邻氯苯磺酰胺对玉米的生物活性要比绿黄隆的低得多 ,它对以玉米根系鲜重为指示指标的生物测定方法不会产生干扰 ,确定了以玉米根系鲜重为指示指标的生物测定方法 ,并以此得到了标准方程 ( P=4 .6653 1 .0 2 3 5lg C,r=0 .9859* * ) ,用该方法检测了田间连续 2年使用绿黄隆后土壤中的残留量。检测结果表明 :第 1年使用 ,6个月后土壤中绿黄隆的残留量约为施药当日的 1 0 %左右 ;连续 2年使用 ,土壤中的残留量较上一年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8.
品比试验表明鲁夏一号菌株明显表现出抗性高、商品性好、受消费者青睐等特点。沼菌结合试验结果证明:平均生物学效率一般在105%以上,最高者可超过148%,商品率95%左右。  相似文献   
9.
减源缩库对高原粳稻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4类代表性粳稻品种,于抽穗期(穗颈全部抽出)设去剑叶、去倒二叶、去倒三叶、去上三叶、缩库1/3和对照6个处理,研究滇型杂交粳稻、云光两系杂交粳稻、外引两系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4个类型高原粳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结果表明,减源处理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缩库使结实率和千粒重上升,说明4种高原粳稻均存在源库关系进一步协调的问题;各处理结实率升降绝对值大小依次是去上三叶>去剑叶>去倒二叶>去倒三叶>缩库1/3;千粒重升降绝对值大小依次是去上三叶>去剑叶>缩库1/3>去倒二叶>去倒三叶。各处理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高原粳稻上的表现存在差异,滇型杂交粳稻和云光两系杂交粳稻更需要强源,以提高结实率;常规粳稻和外引两系杂交粳稻需在进一步强源的基础上,适当扩库,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2005年)和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2006年),以滇杂31、滇杂32、滇杂35为试验材料,以品种、秧龄、施氮量、施氮方法和栽插密度为试验因素(研究内容),对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施氮量、秧龄、密度4个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施氮方法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因素对滇型杂交粳稻产量影响大小排序是施氮量>秧龄>品种>施氮方法,秧龄与密度交互效应>秧龄>密度.各因素对滇型杂交粳稻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来实现,对结实率影响较小,除品种因素外,施氮量、秧龄对千粒重会产生一定影响.提出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适期播种,培育适龄壮秧,适宜秧龄35~40 d;每公顷施纯氮270 kg,氮肥宜重底早追;每公顷栽30万穴,每穴插1~2个基本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