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5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生理生态特点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试验区内刺槐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并辅以不同水分梯度下的林木生理指标观测与比较,研究了生理指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刺槐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充足水分供应时,光合速率会出现负值;蒸腾日变化曲线单峰或双峰取决于土壤水分条件;各环境因子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综合作用于蒸腾速率,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是蒸腾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气孔导度与相对湿度的变化一致,它们之间显著相关,呈二次项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2.
杜仲叶有效成分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动态平衡理论,改变杜仲叶浸提条件使有效成分不断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试验分别进行了溶剂、原料、浸提比、浸提次数和浸提时间对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等研究,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和参数.结果表明,当选择水为溶剂时,调节pH值为8.5,叶与水的比例为1 ∶10,微沸1 h,反复浸提2次,杜仲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植物蒸腾耗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各种生态因子中,水分是主要限制因子。与植物水分生命表征直接相联系的蒸腾强度、蒸腾量、蒸腾耗水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蒸散发既包括从地表和植物表面的水分蒸发,也包括通过植物表面和植物体内的水分蒸散。指出目前蒸散耗水量的计算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微气象学法、植物生理学法、以及SPAC综合模拟法等。并指出植被蒸散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是未来研究蒸散的主要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佛手瓜鲜汁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生产佛手瓜酸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与筛选最佳发酵条件.试验表明,佛手瓜鲜汁用量40%(体积分数)、白砂糖添加量70g/L、接种量4%、发酵时间3 h的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庆缙云山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4种典型植被类型林下枯落物及其持水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枯落物储量大小为灌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其中半分解层和分解层的总储量大于未分解层储量.缙云山自然保护区4种不同植被类型下枯落物持水特征曲线具有明显不同,持水能力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在浸泡前2h内持水量变化极大,2h以后变化量变小,各层持水量浸泡8h后均基本达到饱和.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小于半分解层分解层枯落物的持水量,枯落物各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Q=alnt+b关系.4种不同植被类型林下枯落物吸水率大小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阔叶林>楠竹林,枯落物各层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V=ktn关系.在枯落物持水作用较强的前2h内,其吸水速率最快的为灌木林,达到22.208mm/h.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论述了西北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该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指出研究该区的生物多样性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干旱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灰色关联法分析重庆缙云山林冠截留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影响缙云山林冠截留量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影响林冠截留因素的灰关联度值。通过灰关联分析,找出了影响缙云山林冠截留量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对于针阔混交林,其影响大小依次是:降雨量〉降雨强度〉气温〉空气湿度〉风速,其中降雨量的影响度达0.87,空气湿度的影响最小,为0.75;对于阔叶林,其影响大小依次是:空气湿度〉气温〉降雨量〉降雨强度〉风速,各影响因素灰关联度基本接近,最大值与最大值差仅为0.08991;对于楠竹林,其影响大小依次是:降雨量〉降雨强度〉空气湿度〉风速〉气温,降雨量的影响灰关联度达0.97,气温的灰关联度最小,为0.79。降雨量、降雨强度和中的风速、气温、空气湿度等对林冠截留影响显著。影响针阔混交林、楠竹林林冠截留量的主要是降雨过程,灰关联度达到0.85;蒸散过程对阔叶林林冠截留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降雨量的影响比降雨强度要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