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包衣技术可以充分让种子吸收药物膨胀而且不易脱落,并且还可以随着种子的不断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缓慢释放,持续发挥抗病虫害的作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成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而且还有效地调节了作物生长、促进根系发达提高小麦产量。结合多年的经验,以小麦种子为例,从优质种子选择、包衣技术的操作、技术要点、包衣处理的注意事项以及包衣效果与作用进行介绍,以指导小麦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和大面积生产调查 ,经统计分析认为 :机械直播水稻关键生育期单位面积总苗数 (基本苗数或总茎蘖数 )、干物重、LAI(叶面积指数 )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关系最为密切 ,可作为高产栽培中田间简易诊断的指标。 6叶和 9叶期是诊断产量及穗数、实粒数的适宜时期 ,并提出直播中粳水稻单产 82 5 0kg/hm2 以上的诊断指标及其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0年山西省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出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通过对比CI指数与临近农田站1992-2010年的土壤墒情观测资料,分区域和发育期订正了玉米发生干旱时的CI指数评判标准.同时结合近50年山西省玉米单产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分区域构建了山西省玉米干旱减产定量评估模型.结果表明,玉米不同发育期发生干旱的CI指数评判标准与传统的气象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差异较大.以晋南区为例,玉米播种至出苗期、拔节至抽雄期、乳熟至成熟期发生干旱的CI指数评判标准为≤-1.2,出苗至拔节期为≤-1.3,抽雄至乳熟期为≤-0.9.山西省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累积指数与气象影响产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335(晋北区)、0.6929(晋中区)和0.8041(晋南区);不同区域玉米干旱减产定量评估模型模拟的近50年玉米产量变化与实际气象影响产量通过Pearson相关性显著性检验,能较为准确地评估玉米发生干旱时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4.
1994~1997年,在安徽省霍山县原种场进行茶稻间作技术研究,所得结果表明,新辟茶园5年内实行茶稻间作,由于采用施肥及地膜覆盖等措施,比单作茶园土壤肥力有所增加,夏季地面温度下降,茶园内相对湿度增加,有益于系统对光、热、水、气资源的充分利用,平均每公顷每年可产稻谷3300kg,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对解决贫困缺粮山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其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种植模式以小麦-夏大豆为主。该文从阜南种植环境与麦茬还田的作用入手,从麦茬处理、种子选择与肥料搭配、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麦茬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茶园小区药效试验,明确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剂型产品在登记应用多年后的剂量变化,确定其适宜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技术,减少茶园其使用量及使用次数,促进茶园生态趋向良性循环,为进一步规范产品登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方利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67-167
本文介绍了休宁县的自然条件、发展有机茶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加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沿江洲圩棉区杂交抗虫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利  张取仁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594-595,599
总结了沿江洲圩棉区杂交抗虫棉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农资是农民高产增收的原动力,农资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的收成收入。作为一个基层农资经销商,首先要保证农资的质量,其次还要掌握各项农业技术,要多做实验,做到亲身体验,为农民增产增收开  相似文献   
10.
以2015年Landsat8多光谱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各地物光谱特征差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谱间关系法与阈值法,构建不同水质水体提取模型,并结合实地水质监测数据及污染源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能将一般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与其他地物区别开来,可以准确有效地获取不同水质的水体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