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林业   425篇
农学   190篇
基础科学   238篇
  241篇
综合类   1749篇
农作物   282篇
水产渔业   200篇
畜牧兽医   848篇
园艺   390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玉米象.[方法]从采集到的大米样本中分离出玉米象,分别在高速度数码显微系统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和细微形态并进行拍照鉴定.同时提取DNA对cox1和ITS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玉米象的体躯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胸部由3个胸节组成,有胸足3对,体表散布密集的刻点.明显的鉴别特征有头部的额和颊延伸成象鼻状的喙,触角呈膝状弯曲,共见8个小节,口器位于细长喙的端部,上唇基本退化,代之为口上片,下颚须和下唇须退化而僵直,外咽片消失.雄虫外生殖器隐藏于腹部,来源于第9腹节,阳茎背面扁平,有2条平行的纵凹沟,雌虫Y形骨片尖.经克隆PCR扩增得到cox1、ITS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41、1445 bp,与已报道的玉米象cox1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7%~100%,ITS基因为99.0%~99.3%.[结论]根据高速度数码显微系统和电镜下玉米象的形态特征,结合cox1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可为玉米象的鉴定和生物学分类提供依据,也可为防治玉米象对储粮的危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毋茜  傅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6):97-102,129
为了评估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贡献,特别是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进行深入调研.结果发现,积极的政策为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财政保障,生态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并一定程度提高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但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分配不均现象,此外当地人参与相关决策和培训机会较少.因此,为实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真正授权当地人参与生态旅游决策,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湖南省2008—2017年经济社会指标,根据权重法和欧几里得距离法计算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丁国华 《种子世界》2021,(8):0027-0029
农作物的间作技术是利用不同作物的株高差距,利用光和互补原理,增加土壤的利用面积,玉米间作尖椒就很好的实现了一地双收的目标,取长补短,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事增加了尖椒的产量,针对玉米间作尖椒增产技术做了研究,以下是研究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5.
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进贤县玉米种植业的不断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种植模式单一,经济效益不佳。后通过玉米套种大豆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增效显著。基于此,本文通过介绍该项栽培技术,为推广玉米套种大豆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小麦新品种明麦16选育及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麦16是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和江苏明天种业合作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江苏省审定,中感赤霉病,抗倒性强,适播期长,肥料利用效率高,丰产稳产,其亩产潜力超过700 kg。本文作者阐述了明麦16选育过程、生长发育特性,并研究集成了其绿色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家蚕为模式生物,研究了2种不同粒径的银纳米颗粒[Ag NPs,直径分别为(23.2±2.8)nm和(47.6±5.2) nm,分别记为Ag NPs-23.2 nm及Ag NPs-47.6 nm]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在家蚕5龄的第3天,将不同浓度的Ag NPs(60μg/头、120μg/头、180μg/头)通过腹足注射的方式导入家蚕体内,分别于注射后24、48、72 h解剖家蚕,获得家蚕血液、丝腺和中肠,同时收集蚕砂,结茧后收集蚕丝,然后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各组织及蚕砂、蚕丝中Ag的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A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120μg/头Ag NPs注射24 h后,血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23.87±3.00)μg/mL(Ag NPs-23.2 nm)、6.54±0.33μg/mL(Ag NPs-47.6 nm),中肠对应的Ag浓度分别为(200.34±12.11)μg/g(Ag NPs-23.2 nm)、(20.12±1.60)μg/g(Ag NPs-47.6 nm)。血液中Ag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而中肠中Ag的浓度则持续升高;蚕砂中Ag浓度也随时间而降低。由此可见,注射进入血液中的Ag NPs会向中肠转运,再通过代谢进入蚕砂而被排出体外。小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家蚕吸收并在体内富集,而大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代谢进入蚕砂。通过对不同粒径Ag NPs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的研究,可为Ag NPs的毒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花粉形态特征具有为植物正确分类、判断物种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变异特性提供作证的功能。国内有关研究多集中在种的水平上,很少对苜蓿不同品种间花粉形态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因此,为了有利于今后开展苜蓿不同品种间花粉形态特征的差异性研究,本文作者略述苜蓿花粉的形态特征及观察方法,为相关苜蓿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苜蓿在作物栽培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其他牧草进行混播,可充分利用水分、土壤养分、光热资源及空间,以达到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的目的,比单播草地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持久高效的生产力,并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本文作者介绍了旱区苜蓿混播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苜蓿混播草地的产量品质、施肥管理和刈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