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球壳孢菌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证明 ,国内供试松球壳孢菌 (Sphaeropsissapinea)的致病力明显高于美国的B型菌株 ,与A型相似 ,致病性较强。B型也能无伤侵入 ,只是发病率明显低于A型。伤口并不是病菌侵入的唯一途径 ,自新梢伸长至针叶发育完全期间 ,病菌可直接侵入树木当年嫩梢并使之枯萎 ;此后 ,随着梢部组织的不断成熟与老化 ,伤口对病菌侵入与危害的作用才得以显现出来 ,无伤接种时不发病或只产生部分枯叶。气孔也是病菌侵入的途径之一。病菌不但可侵入当年新稍 ,而且还可于枝梢的 2a和 3a生处有伤侵入 ,使之染病甚至死亡。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赤松 (P .densiflora)、彰武松 (P .densifloravar .zhangwuensis)较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抗病 ,且彰武松主要表现为“耐病”。幼龄的樟子松较大龄的抗病。树势削弱的枝梢抗病性能降低 ,发病快而重。潜育期和繁殖期的长短与寄主、树势、组织的成熟程度和气温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79个辽宁松球壳孢菌菌株与4个A型和B型标准菌株、5个美国菌株在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辽宁的菌株在形态上基本一致。辽宁菌株与美国的类型A相近,主要表现在孢子表面平滑,通常无隔或有1个隔,在成品PDA培养基上产生绒毛状、白色至灰色菌落。不同之处在于,辽宁菌株在自制PDA培养基上形成贴在培养基表面的菌落——与类型B相似,分生孢子长度介于A型和B型之间或与后者相近。5个美国菌株与类型A一致。同时发现,培养基的来源对菌落形态研究非常重要;光照使菌落气生菌丝有所减少且出现绿色;培养基和寄主种类对孢子大小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对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季期间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5年的测定,结合同步观测的降水、林冠截留量、林内蒸发散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利用水量平衡的方法,推算了现阶段樟子松应有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沙地樟子松液流启动,10月中下旬液流基本结束,生长季(4-10月)各月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2.58、4.78、5.19、5.01、4.84、4.30、1.93 cm·h-1,以6月份的最高,其次依次为7、8、5、9月份,4、10两月平均液流速率较低。通过推算,径阶14、16、18、20 cm的樟子松纯林的合理密度分别应为688、531、422、344株·hm-2,现有同径阶的林分普遍存在密度过大的问题。研究结果对于现有林分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间伐与修枝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枯梢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密度调控试验显示,降低密度可有效促进林木生长,缓解土壤水分亏缺程度,减轻松枯梢病危害.对于20年生左右的片状林,从促进生长和蓄积收获量考虑,900株/hm2保留密度较好;从防病角度考虑,保留密度600株/hm2左右较好.对于31年生的带状近熟林,从控制病害和促进生长角度综合考虑,留优去劣式30%采伐强度较好;采伐并修枝是防病控病的积极有效措施,防病效果好于采伐未修枝措施;从生长量角度看,40%采伐强度下不宜大强度修枝.  相似文献   
5.
团块状阔叶树草牧场防护林营建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团块状草牧场防护林采用阔叶树造林,树种选择以乡土、牧用树种为主,使林分体现树种多样性。造林技术以苗木保鲜、抗旱措施为主。阔叶树与针叶树相比,易萌发、生长快,落叶可以被牲畜直接利用。以林保草,以林促牧,有利于建立林草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干旱年份,从科尔沁沙地干燥沙丘选择特别耐旱的灌木树种进行育苗试验。通过对1、2年生苗木生长状况分析: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鼠李(Rhamnus porflorus)、桃叶卫矛(Evonyms bungeanus)、驼绒蒿(Eurotia arborescens)和杠柳(Periplocasepium)等适应性强,1年生苗木高度为对照树种胡枝子的49.6%~101.8%,2年生苗木为对照树种胡枝子的89.0%~97.9%,可以进一步进行沙地造林试验;东北木蓼生长缓慢,不宜继续进行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枯梢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樟子松移植苗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可以通过药剂有效地进行防治。移植前以50%多菌灵wp500倍液浸苗;在人工林中,内吸性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为首选药剂;在树木新梢生长停止期和展叶中期(辽西北为6月初和6月中旬),70%甲基托布津wp 10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500倍液防治2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效果不佳。适时的卫生伐对该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章古台沙地典型人工林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59类,1689只,隶属于2门4纲14目43科,优势类群为蚁科和金龟子科(幼虫),常见类群7类,稀有类群50类。不同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及种类组成差异很大,通常,群落的生境条件越优越,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种类越多。各群落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油松(2.5313)>小叶杨(2.3319)>樟子松(1.6423)>赤松(1.4651)。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种类、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具有较明显的时间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辽宁章古台樟子松衰退林分的现状,结合现有衰退控制措施,应用冗余理论分析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控制技术的合理性.提出培育异龄林、构建混交林、调控密度、调整干冠比等适当的措施,可以使樟子松人工林具有合理的冗余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用79个辽宁松球壳孢菌菌株与4个A型和B型标准菌株及4个美国菌株进行菌落生长速度对比研究发现,除个别菌株外,辽宁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显著慢于供试的A型标准菌株和美国菌株;美国菌株与A型标准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相近,显著快于B型标准菌株;辽宁菌株之间也有显著差别。同时发现,光照可加快菌落离体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