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藏东南亚高山地区原始暗针叶林顶级群落——急尖长苞冷杉林,对其叶片功能性状在海拔梯度上(3800~4300 m)的变异特征及各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4000 m,急尖长苞冷杉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叶体积及叶片相对含水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57±0.20)cm2、64.19±...  相似文献   
2.
拉萨河流域高寒湿地水质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高寒湿地在生态平衡、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藏拉萨河流域内各个典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聚类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流域内各项水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湿地的总N、Cu元素含量都超出了Ⅰ类水质标准;总P、Zn没有超标;Mn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3倍外,其他均小于国家标准;Fe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7倍外,其他均小于标准。总N、总P、pH值、Cu、Fe等因子对拉萨河流域内各个高寒湿地水质污染贡献最大。拉萨河水体有机污染较重,其余各个湿地有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同时流域内湿地独特的自然因素造成该流域内重金属污染偏高。对策建议包括应加大对城市污水的治理,加强流域内及周边矿藏资源的开发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西藏色季拉山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晨霓  马和平 《土壤学报》2013,50(6):1246-1251
研究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分配比例是揭示土壤有机碳库周转及调控机理的重要途径。为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的高山灌丛(AS)、杜鹃林(RF)、急尖长苞冷杉林(AGSF)和林芝云杉林(PLLF)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总有机碳、总氮含量、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分配比例。结果表明:高海拔植被类型具有较高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在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均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趋势。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比率范围不同,且随土层深度增加比率减小,且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表现的更为明显。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总氮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5),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在在不同土层表现出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TM影像的重庆市北碚区地表植被覆盖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重庆市北碚区1988年与2007年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编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进而计算生成植被覆盖度图像.通过掩膜技术和变化检测等方法提取了研究区1988-2007年的植被覆盖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北碚区20年间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14.30 km2,变化率为1.94%.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变化主要表现为低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增加,高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减少,具体表现为植被覆盖度小于40%的覆盖类型面积变化率为108%;而80%~90%和90%~100%的覆盖类型面积变化率分别为-67.70%和-19.07%.空间分布特征方面,其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缙云山脉和中梁山脉,且其变化不大;而低植被覆盖度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沿线、北碚旧城及新城建设区,且表现出较大变化.
Abstract: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maps were plotted from the TM image data source of Beibei in the years of 1988-2007 based on the 3S technique, and vegetation fraction maps were computed and drawn from them. The vegetation fraction change in Beibei from 1988 to 2007 was derived using mask technique and change detection within the ERDAS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area of vegetation fraction in Beibei district increased by 14.30 km2 or 1.94% while the coverage pattern changed. In the past 20 years, low vegetation fraction increased while high vegetation fraction decreased.Consid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vegetation fraction was high and changed little in Jinyun Mountain and Zhongliang Mountain areas and was low and changed greatly in the center of district and along the Jialing River.  相似文献   
5.
结合野外凋落物分解袋法和室内分析试验,对藏东南2种典型暗针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和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凋落物的分解和有机碳释放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2种亚高山暗针叶林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藏东南2种原始暗针叶林凋落物分解均呈现出雨季分解快(4—9月)、旱季分解慢(10—翌年3月),前期分解快(3—9月)、后期分解慢(10—翌年2月)的特征,且冷杉(PLLF)分解速率大于云杉(AGSF),Olson指数衰减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的分解,冷杉(PLLF)和云杉(AGSF)凋落物半分解时间为2.11,2.52年;分解95%时间为8.96,10.84年;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中有机碳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平稳降低的趋势,而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中有机碳释放速率表现出先短暂富集再释放的模式;2种暗针叶林土壤总有机碳(TOC)及其活性组分(MBC、POC、LOC)含量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p<0.01),且同一土壤层次内TOC、MBC、POC、LOC互相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2种暗针叶林凋落物分解进程中有机碳的释放速率与表层土(0—10 cm)中TOC、MBC、POC、LOC含量、10—20 cm土层中的TOC、MBC含量以及20—40 cm土层中MBC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以30米分辨率的栅格DEM为数据源,基于Arcgis10.0软件的水文工具箱,结合建模工具建立数字化河网提取模型,提取不同阈值下的鲁朗河流域数字化河网图。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10.0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分别计算出各阈值下的河源密度和河网密度。根据河网密度和河源密度与集水面积阈值的关系确定合理的集水面积阈值,结果表明,鲁朗河流域合理的集水面积阈值应为3 km2,该集水面积阈值下,共有四级河道,河道总数134条,总河长为286.09km,河网密度为0.1621km/km2,总河源数69个,河源密度为0.0835 /km2。  相似文献   
7.
西藏高寒湿地在生态平衡、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藏拉萨河流域内各个典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聚类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流域内各项水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湿地的总N、Cu元素含量都超出了Ⅰ类水质标准;总P、Zn没有超标;Mn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3倍外,其他均小于国家标准;Fe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7倍外,其他均小于标准。总N、总P、pH值、Cu、Fe等因子对拉萨河流域内各个高寒湿地水质污染贡献最大。拉萨河水体有机污染较重,其余各个湿地有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同时流域内湿地独特的自然因素造成该流域内重金属污染偏高。对策建议包括应加大对城市污水的治理,加强流域内及周边矿藏资源的开发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硒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食物链是人体摄入硒元素的唯一途径.土壤—作物系统是整条食物链的基础,硒在土壤—作物系统的积累转化直接影响人类膳食硒摄入量,而土壤有效硒含量是决定这一动态过程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全面分析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硒生物强化效果以至于改善人体硒营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针对土壤硒有...  相似文献   
9.
对重庆南川石漠化治理示范区8种恢复治理模式下垫面土壤物理性质指标、水土保持指标和经济收益指标进行了观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恢复治理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给评价指标不同权重比例下,紫花苜蓿种植和退耕还林柏木和自然撂荒等恢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均较高,其中中草药(金银花)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表现突出,而传统农耕种植模式综合效益最差。说明该区传统种植模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应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推广生态和经济效益均较高的优化种植模式,推动区域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食物链是人体膳食硒摄入的主要途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仍然以主粮摄入为主,因此硒强化主粮作物是提高人体膳食硒摄入和改善人体硒营养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开展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本文系统概述了我国小麦硒农艺生物强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外源硒添加是麦类作物农艺强化的主要手段,外源添加硒的类型、浓度、施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