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7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以来,受大环境即印度、日本茶的兴起挤占了中国茶市场的影响,作为大宗商品的江西茶叶也渐趋式微。然而,透过《江西物产总会产品说明书》可以发现,清末江西境内诸多县份的茶叶生产并未完全停滞,依然保留原有的种植分布及稳定的运销渠道;其作为江西民众一项普通的生业这一事实一直没有改变,清末江西茶叶生产依然遵循其自身的内在脉络继续发展。一定程度上说明,外来的冲击影响固然不能忽视,但经济空间布局的演进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效应,使得地理环境与社会生产经过长期磨合而形成的人地关系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蒙古栎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天然蒙古栎林在伊春林区开花、结实规律及种子质量标准、虫害的防治、贮藏方法、播种季节、培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培育优质蒙古栎苗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兴安落叶松(Larixgemilnil)5个天然群体的MDH和GOT同工酶的分析表明:在兴安落叶松群体中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7.5%;等位基因平均数为1.9;期望杂合度为0.226;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为1.402;满归和绰尔。乌伊岭和库都尔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仅为7.9%。群体内的分化大、占92.1%,MDH和GOT同工酶的遗传变异与地理。气象因子之间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湘中地区双季早晚稻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及对生产的影响,以该地区1960—2019年的双季早、晚稻生育期内逐日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近60 a早晚稻生长期内各生育时期的温、光、水等气候资源变化趋势,探讨在区域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双季早晚稻生产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气候变化以及避开不利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早稻生长期内的日平均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播种育秧期增幅最大,分别为0.433、0.808和0.428℃/10a;播种育秧期和移栽返青分蘖期的日照时数为增加;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晚稻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除孕穗期略有下降外,其余生育时期均呈上升趋势;播种育秧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3个时期平均日最高气温均表现出一定幅度的升高,增幅最大的是灌浆成熟期;平均日最低气温表现为持续上升,增幅最大的为灌浆成熟期,达0.226℃/10a;孕穗期的日照时数降幅最大,下降约11.02 h/10a,其次是移栽返青分蘖期,下降约6.656 h/10a.该区域气候变化对早稻而言是利大于弊,而对晚稻来说则制约了其高产潜力的发挥.因此,湘中地区早晚稻生产可采取早稻适当提前播种并搭配迟熟晚稻品种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5.
全健  刘文祥 《中国乳业》2002,(12):14-15
近几年来,我国奶牛业发展速度较快,有些地区新建奶牛场或饲养小区,但在牛场建设及建筑工艺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的有效利用改造,对奶牛生理行为的认识等。本文就此问题简述以下几方面的看法,给牛场设计建设者提供参考。一、奶牛场选址新牛场的选址,除了考虑以往习惯性的选址条件,如水、电、路、防疫、地势等外,应新增加一条,根据当地(地区)的风力、风向,确定各生产区的位置。奶牛场的生产管理组成部分包括饲草、饲料库房及加工车间,成母牛、产成牛、犊牛饲养区,牛粪堆积区共三个组成部分;一个奶牛场如…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近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导致林下水土流失严重。接种AM真菌能够促进植被生长,改善土壤肥力,进而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以马尾松退化林地为对象,设置引种灌木(S)和引种灌木并接菌(S+AMF)2个处理,研究AM真菌接种对林下侵蚀劣地土壤碳氮及球囊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近1年后,菌根侵染率(MCR)在S+AMF处理的坡上部和全坡位上显著S处理(P0.05);SOC、TN、SMBC、EE-GRSP和T-GRSP含量在S+AMF处理的坡下部均显著坡中部(P0.05),而在S处理下各坡位差异均不显著(P0.05);AN、SMBN和pH在各处理不同坡位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未接菌S处理相比,接菌(S+AMF)处理对MCR、SOC、TN、SMBC、SMBN、EE-GRSP、T-GRSP、AN和pH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3.83%±15.10%,5.33%±1.57%,14.69%±7.92%,27.88%±4.89%,39.25%±4.82%,6.90%±2.56%,12.47%±7.95%,-13.18%±6.63%和-0.71%±2.74%。简单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CR、SOC、TN、SMBC、SMBN和球囊霉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TN、SMBC和MCR解释了SOC 80.5%的变异,SOC、SMBC、SMBN和MCR共同解释了TN 90.4%的变异,而TN、SMBN、pH和MCR解释了AN 48.9%的变异,说明接菌提高了紫穗槐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从而间接促进了林下土壤碳氮及球囊霉素的增加,为有效改善林下侵蚀劣地土壤质量和促进植被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是防治我国西部土壤侵蚀、 恢复土壤肥力的最重要措施。本研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的神木、 吴旗典型丘陵退耕还林还草区,研究不同退耕年限草(苜蓿)灌(沙棘)植被提高01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 速效氮和全氮储量和各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的有效性,旨在揭示退耕还林工程提高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性机理,为我国坡耕地土壤肥力提高措施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选择土壤类型和坡度一致的三个不同退耕年限的全坡地景观(包括坡上部、 坡中部和坡下部),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有机碳等指标。【结果】草灌植被提高土壤有机碳、 速效氮和全氮储量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效应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种植5年的沙棘林坡地土壤有机碳、 全氮和速效氮储量相对于退耕前分别提高了1.4、 0.5、 0.3倍,种植10年以上沙棘林地分别提高了6.6、 2.4、 1.5倍; 种植5年苜蓿使坡耕地土壤有机碳、 全氮和速效氮储量分别提高了0.4、 0.1、 5.0倍,种植10年以上苜蓿地分别提高了0.7、 0.3、 5.2倍。种植5年和10年以上的沙棘林提高坡耕地土壤总有机碳的效应分别是种植5年和10年以上苜蓿的3.4和9.5倍; 种植5年和10年以上的沙棘林提高坡地土壤全氮储量的效应分别比种植5年和10年以上苜蓿大9倍以上。坡耕地种植5年苜蓿提高土壤速效氮的效应是种植5年沙棘林的19.2倍,种植10年以上的苜蓿提高土壤速效氮的效应是种植10年以上沙棘林的3.4倍。沙棘林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提高效应显著大于苜蓿,而苜蓿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效应显著大于沙棘林。沙棘和苜蓿在提高坡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差异大小与退耕前坡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水平有关,而土壤速效氮储量的差异与其根系的固氮功能差异密切相关,苜蓿根系固氮作用大于沙棘林,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含量。种植5年和10年以上沙棘林使坡地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了41%和56%,退耕还林植被提高0.25 mm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主要是对粒径为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增加效应。【结论】草灌植被在提高侵蚀坡地土壤有机碳、 氮储量和稳定土壤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选择提高我国坡耕地土壤肥力的措施时应该考虑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8.
引入种源主要是美国、加拿大优秀荷斯坦牛种源。尤其是中一加奶牛育种项目的实施,使我国奶牛育种思路,方法(DH1:奶牛群体改良计划),牛群管理方法均上升了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9.
<正>1发病与诊断哈力油(藏獒),铁包金,雌性,9月龄,体重28kg,主人讲述:6月14日深夜开车回家,哈力油突然出现,被撞,凄惨鸣叫,很久不能动弹,后发现右后肢不能着地。2010年6月15日下午到我院就诊,体温38.8℃,左后肢剃毛检查,整个后肢明显肿胀,呈蓝紫色。膝关节上部肌肉收缩变短,股内侧股骨远端骨折断端尖锐处,凸出于皮下。X线拍片检查:左侧股骨粉碎性骨折,共有2个较大的骨碎片,关节未被破坏(见图1)。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实现了农产品的大丰收,进而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对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就会更加市场化,而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就是信息化与市场化,并贯穿于整个农业发展的各领域,这就要求农经管理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才可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农业知识技术的变化与更新,基于此,信息化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