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通过半数荧光灶形成量(FFD50)试验、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对10个培养代次的狂犬病病毒SRV9亲本毒株和rSRV9减毒株的病毒滴度、毒力及其致病性等病毒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以鉴定拯救狂犬病rSRV9减毒株与亲本SRV9毒株病毒滴度及毒力的差异性。试验结果显示,10个培养代次的狂犬病病毒rSRV9减毒株FFD50值为5.44~7.46logFFD50/0.1mL,LD50值为2.47~2.68logLD50/0.03mL;亲本SRV9毒株FFD50值为6.36~6.79logFFD50/0.1mL;LD50值为5.56~5.79logLD50/0.03mL,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检测出脑内注射SRV9毒株和rSRV9减毒株死亡小鼠脑神经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 GFP)基因与犬瘟热核蛋白N基因(CDV N)的重组质粒,为获得犬瘟热重组病毒的感染性克隆奠定研究基础。【方法】设计重组PCR引物,分别扩增e GFP,CDV N基因,并融合重组基因。【结果】成功克隆了e GFP基因和CDV N基因,大小分别为720 bp和1 572 bp,经测序鉴定与Gen Bank中已发表的e GFP(登录号:X83959)和CDV N(登录号:AY466011)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81%。重组基因e GFP-CDV N大小为2 292 bp,与预期大小一致。【结论】采用重组PCR技术构建的Te GFP-CDVN重组质粒,可用于e GFP-CDVN重组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1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巢湖麻鸭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安徽省地方品种巢湖麻鸭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4个微卫星标记在巢湖麻鸭群体中共检测出48个等位基因,每个基因座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43个,各个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布在0.0265-0.9735之间,14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1866-0.9471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6个,基因遗传杂合度变化范围为0.0516-0.8054.群体遗传结构显示巢湖麻鸭核心群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可用于巢湖麻鸭的定向选育. 相似文献
7.
福两优晶玉是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两系新中稻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的特征。2023年,福两优晶玉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成为国审稻(审定编号: 20232021)。福两优晶玉母本和父本分别使用的是两系不育系福7112S和恢复系晶玉。本文详细介绍了两系杂交水稻福两优晶玉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另外本文还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后续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选择某疑似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临床发病猪场3头病死仔猪,系统观察其眼观病变、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显示:发病死亡仔猪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与肿大,其中以淋巴结与脾脏病变最为显著。内脏器官组织学病理变化以广泛性的充血、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免疫组化显示脾脏、淋巴结、肝脏和肺脏中病毒载量较大,心脏、肾脏和脑次之。组织中的病毒载量与组织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证明ASFV感染猪体全身组织,可造成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与炎症反应,为该病发病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是中药黄精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采用核糖体RNA(r RNA)基因转录区ITS2序列及cp DNA非编码区rpl20-rps12、trn L-trn F和psb A-trn H序列对收集自云南省多个地区的22份滇黄精样品进行分子鉴定,并采用MEGA7.0.26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以初步了解实际流通中黄精药材的基源,探究在滇黄精药材资源利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品种混淆的问题。结合各样品的分子生物学信息和形态特征,发现收集的22份样品中,初步判定可能为滇黄精的有11份,可能为卷叶黄精的有7份,其中暂无法确定为滇黄精或者卷叶黄精的有5份,鉴定为轮叶黄精的有3份,玉竹1份,多花黄精5份。这表明形态特征结合DNA分子序列分析可以作为中药材鉴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