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在不降低防治效果的前提下,达到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稻米农药残留、提高稻米品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2017年在镇江新区丁岗镇开展了农药减量增效试验。结果表明,高效减药示范区使用的实验室配方+助剂防治措施不仅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农药使用量减少43.94%,达到了试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合镇江新区稻麦周年种植的小麦品种,特进行了9个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生育期、抗逆性、丰产性等,推荐宁麦22、镇麦13、苏隆128在镇江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利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研究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75%和60%,分别代表水分过量、正常和亏缺)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糯玉米粉糊化特征值中,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水分亏缺使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表明,热焓值和终值温度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在水分亏缺时较高,且水分过量或亏缺均导致样品回生值增加。苏玉糯5号籽粒淀粉平均粒径和直径>17 μm淀粉粒比例在土壤水分正常时较低,而渝糯7号恰好相反。最大吸收波长在水分正常时最低,水分亏缺时最高。碘结合力和结晶度苏玉糯5号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渝糯7号在土壤水分亏缺时碘结合力较高而结晶度较低。【结论】灌浆结实期土壤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水分亏缺时较低的结晶度和较高的碘结合力导致糯玉米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低,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回生值较高。水分正常时,籽粒加工品质较优(高峰值黏度与崩解值,低回生值)。  相似文献   
4.
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氮对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氮、磷、钾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国家南方区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氮、磷、钾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氮对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氮单因素及其互作对糯玉米粉糊化特征值有显著影响。基肥配施对糊化特征值(崩解值除外)的影响大于拔节期追氮处理。基肥配施处理下,氮磷钾均施时糯玉米粉糊化温度适中,其它糊化特征值较高;随着拔节期追氮量增加,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升后降趋势,回复值逐渐增加,糊化温度相对稳定。秋播糯玉米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较高,回复值、崩解值和糊化温度较低。与渝糯7号相比,苏玉糯5号具有较低的峰值黏度、崩解值,较高的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相关分析表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两两显著正相关,且回复值与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显著正相关。【结论】糯玉米生产中,秋播处理下氮、磷、钾均衡基施并拔节期适量追氮,可调优糯玉米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玉米超高产(≥13 500kg.hm-2)群体在本地的形成规律,以苏玉20为试材,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及3:6:1的基肥、穗肥、粒肥施氮方案的试验,实现籽粒最高产量15 663.4kg.hm-2的目标。苏玉20超高产群体形成的规律为:促开花期有较大的LAI(达到7.0以上),并减缓灌浆期LAI下降速率,同时提高粒叶比;加大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浆前期干物质积累速率,以促使整个生育期内总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0 000kg.hm-2以上;减缓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下降到40%以下。精确施氮可有效调节超高产群体质量,增加总粒数,进而提高产量。苏玉20籽粒产量(y)与施氮量(x)的关系为y=-0.472 1x2+430.79x-83 670(R2=0.985 6),其最佳施氮量、超高产施氮范围分别为456.2、407.9~504.6kg.hm-2。  相似文献   
6.
糯玉米灌浆结实期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糯玉米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在灌浆结实期的变化趋势。【方法】以糯玉米新品种NQ01和NQ11为材料,研究其灌浆结实期(花后10、20、30和40 d)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随着灌浆进程推进,籽粒干重和淀粉含量逐渐升高,籽粒含水率、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籽粒鲜重和体积先升后降。淀粉粒随灌浆进程逐渐增大,且以花后10—20 d增加最为明显。结晶类型和碘结合力均表现出典型的糯性特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研究表明,随着灌浆进程,转变温度和糊化温度降低,热焓值在花后20—40 d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花后10 d,回生值和黏度特征值两品种表现不一。【结论】碘结合力、晶体类型和回复值均表现出典型的糯性特征。糯玉米灌浆结实期理化特性有显著差异,淀粉粒大小和品质成分的变化引起了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发生变化,但品种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人工栽插、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三种不同栽培方式观察南粳9108的生育特性和产量表现。不同栽培方式下南粳9108的全生育期天数依次为人工栽插人工抛秧机械插秧,主要是由于营养生长阶段明显缩短。产量表现上,人工栽插比机械插秧高10.53%,人工抛秧比机械插秧高8.79%,产量结构上主要是人工栽插和人工抛秧的穗粒数较高。相比较而言,机械插秧比人工栽插和人工抛秧的分蘖群体增加晚、高峰苗出现时间迟、单位面积穗数高、穗粒数少。从南粳9108生育期表现上,三种种植方式都可以在睢宁地区应用,其中人工栽插和人工抛秧方式较为适宜,机械插秧方式下成熟期较晚,不利于后茬小麦适期播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高温对甜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甜玉米厦甜1号和粤甜16为材料, 人工授粉3 d后, 利用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昼间高温(HT)35℃和正常气温(CK)处理, 研究了甜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粒重、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与正常气温相比, 高温缩短甜玉米灌浆进程, 显著降低粒重、含水量, 提高皮渣率。在最佳采收期(水分含量为68%~74%)甜玉米鲜百粒重分别下降了20.8% (厦甜1号)和16.4% (粤甜16)。在甜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随授粉后时间先升高后降低, 高温处理不利于可溶性糖和蔗糖积累, 籽粒中糖分含量降低, 淀粉含量升高。籽粒中蔗糖的合成与分解主要由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催化, SS催化反应是可逆的。高温明显降低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 提高SS分解方向活性, 导致糖分含量降低, 品质变劣。高温缩短两品种SS(合成方向)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 而对于SPS活性峰值出现时间厦甜1号被缩短, 粤甜16 为不变。  相似文献   
9.
鲜食糯玉米籽粒理化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糯玉米国家区域试验14个品种为材料,研究其鲜食期籽粒理化特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鲜食糯玉米籽粒理化特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变幅分别在48.7%~72.2%和7.4%~8.9%之间,但其含量高低对籽粒理化特性无显著影响。籽粒淀粉最大吸收波长变幅在531.6~559.4nm之间,但总体上变异较小,且均表现出典型的糯性特征。碘结合力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研究表明,供试品种中淮科糯3号和禾盛糯1512黏度特征值较优,适合作鲜穗食用;禾盛糯1512和沈糯062回生值较低,在速冻玉米上具有独特优势。相关分析表明,碘结合力与回生值显著负相关,与回复值显著正相关。微量元素中,Cu、Fe、Ca、Na元素含量与热力学特征值和糊化特征值无显著相关性,Mn、Zn、S和P元素含量与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负相关,K与崩解值显著正相关,S与糊化温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甜玉米扬甜2号和超甜135为材料,设置纯氮N 0、75、225、375 kg/hm2 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甜玉米扬甜2号和超甜135鲜穗产量,两品种均以施N 225 kg/hm2产量最高,比不施氮分别增产65.15%、99.61%.甜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随吐丝时间呈单峰曲线变化,施氮明显提高籽粒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施氮量为N 225 kg/hm2时最高.氮肥对甜玉米质构特性有较大影响,施氮量增多,籽粒的硬度显著增加;脆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氮肥用量在N 225 kg/hm2最大.籽粒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蔗糖含量变化一致,SS分解方向活性随籽粒灌浆进程逐渐变大.合理施氮可提高甜玉米籽粒中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增加糖分,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