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乐毛尖     
长乐毛尖湖北省五峰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覃士才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名优特等奖的“长乐毛尖”茶,产于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长乐坪镇,它是湖北省名优茶开发产销联合体成员单位之一的长乐坪镇茶厂的一个特色产品,厂址位于雅(雀岭)──来(峰)省级干线147.5公里处...  相似文献   
2.
1 基本情况五峰是湖北省重点产茶大县之一。 1 999年 ,全县茶园面积 5 0 76 hm2 ,居全省第 4位 ,茶叶产量 2 5 77t,产值 46 0 0万元 ,税收 6 0 0万元。与 1 994年相比 ,茶叶产量增长 40 % ,其中名优茶增长 2 .7倍 ,茶叶产值翻一番 ,税收增长 1 .37倍 ,综合效益居全省第一。预计2 0 0 0年全县茶叶产量 2 70 0 t,产值 6 2 0 0万元 ,茶叶税收 6 0 0万元 ,其中名优茶 1 1 2 0 t,产值 35 0 0万元。目前我县茶叶正由面积零星分散、作坊式土法加工、无正规品名、品牌的原始粗放生产向区域布局、专业生产、精品名牌的集约化生产经营转变。 1 998年…  相似文献   
3.
4.
五峰茶诗     
覃士才 《农业考古》2007,(5):166-172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文化融诗词、绘画、书法、歌舞、戏曲、棋琴、工艺为一体;集哲学、经济、历史、宗教、民俗、礼仪、旅游、科研、教育、医学、园艺、食品、陶瓷为一堂,综合体现了悠久灿烂的东方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是茶带给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结合体。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五峰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田氏一家言》先后成诗十八卷,是唯一记载五峰土家儿女漫长历史的文学遗产。明太史严首升所撰“武靖公父子合传”载入首卷“…  相似文献   
5.
向师傅茶     
覃士才 《贵州茶叶》2003,31(2):35-36
  相似文献   
6.
覃士才 《农业考古》2002,(2):66-67,113
宜昌是全国重点产茶市之一。茶叶是宜昌市的传统产业,,为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已把茶叶列为全市“十五”期间农村“六大”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本文就如何“加大茶叶支柱产业建设力度,推进宜昌……  相似文献   
7.
覃士才 《贵州茶叶》2004,32(2):24-26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五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临宜都市、松滋两县,南与湖南省石门县毗邻,西与鹤峰、巴东两县交界,北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接壤。地跨东经110°15’-111°25’,北纬29°56’-30°25’。东西长98公里,南北最宽处54.3公里,最窄9.8  相似文献   
8.
位于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卸家坪村四组的曾桂英农户,1987年春在海拔940m的山地开辟了双条密植茶园3.02亩.在她与老伴的精心管理下,茶园经济效益逐年提高,鲜叶收入1992年为800元,1993年达6500元,1994年在全县茶叶生产不景气的情况下,她家的鲜叶收入仍达到9728元,平均每亩鲜叶收入达3221.19元,成为全县茶园单产鲜叶收入最高的茶叶栽培科技示范户之一.据调查了解,她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9.
覃士才 《茶业通报》2002,24(3):23-25
应用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新茶园,是提高茶园建园质量,开发名优茶、提高茶叶品质的基础,是培植五峰新世纪茶叶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我县茶叶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的一项重大科技措施。因此从1997年冬开始,我县引进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云6号”、“白毫早”等,在全县3000多个农户中栽植茶苗2800万株(其中自繁240万株),建无性系茶树良种园250hm2,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85%,实现了“一年栽、二年采、三年亩收入过千元”的目标,最高的茶农亩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春茶开园…  相似文献   
10.
为考查我区《宜红茶》茶叶生产历史,现将收集到的几首茶诗摘抄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