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林草复合种植系统对生态环境修复以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林间作是现代农林复合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林草复合系统属于农林复合系统的一大类。该文在明确农林草复合种植系统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林草复合生态系统在阻控坡地水土流失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提出应把农林草复合种植系统做为一个多层次的整体,综合考量其各层次的耦合机制及防蚀效应。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适宜机械化生产酿造高粱品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辽西地区机械化生产的酿造高粱品种,以引进的19个酿造高粱品种为试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测得各品种各性状的权重和加权关联度。结果表明,参试酿造高粱品种各性状的权重大小依次为株高>经济产量>穗长>生育期>千粒重>茎粗>单穗粒重>单穗重,在进行机械化酿造高粱品种的引进筛选时,应首先考虑株高,其次为经济产量。各参试品种加权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辽杂19号’>‘平试13号’>‘济粱2号’>‘吉杂124号’>‘吉杂137号’>‘吉杂142号’>‘吉杂145号’>‘吉杂127号’>‘白杂12号’>‘吉杂138号’>‘辽杂37号’>‘通杂108号’>‘白杂11号’>‘机糯粱1号’>‘通杂127号’>‘白杂14号’>‘吉杂136号’>‘白杂13号’>‘吉杂140号’,综合生产性能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辽杂19号’、‘平试13号’和‘济粱2号’。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结果与生产实践一致,可用于酿造高粱品种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区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旱作农田对天然降雨的利用率,打破犁底层,增加雨水入渗,达到蓄水保墒、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2008~2009年在朝阳半干旱区对旱地玉米和大豆进行中耕深松试验。研究表明,深松能打破犁底层,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和根系穿透阻力,提高土壤孔隙度。与对照相比,深松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并可以提高水分入渗深度,深松区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可达80 cm左右,未深松区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只有40 cm左右。深松使玉米根干重增加幅度为3.6%~6.1%,使大豆根干重增加15.1%,并使大豆主根系入土深度增加3 cm,玉米增产幅度1.9%~11.3%,在干旱年份增产效果明显,大豆增产19.47%。  相似文献   
4.
辽西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与高粱施肥推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辽西褐土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2012年和2014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养分供应、高粱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变化。试验包括CK、NPK、PK、NK和NP 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该试验区土壤供氮、供磷、供钾能力分别为80.9%、88.5%、97.6%。土壤供氮、磷能力为"中",供钾能力为"高",氮素是该区高粱生产首要养分限制因子。2012年NPK较PK处理增产20.5%,与NK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2014年NPK分别较PK和NK处理增产26.9%和20.3%,2年间NPK与NP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NPK或NP配施可显著提高高粱产量。不同施肥措施对N、P、K的吸收量以NPK和NP处理较高。施氮肥可显著降低氮素收获指数,施磷肥和钾肥对磷素和钾素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肥料农学效率以磷肥最高,氮肥居中。肥料利用率以氮肥最高,磷肥最低。综合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养分供应能力、高粱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利用率可知,本地区高粱施肥应加强氮肥的合理投入,并注重磷肥的合理施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微集水方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覆膜沟种植(T1)、垄覆膜沟覆膜种植(T2)和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T3)3种一元或二元覆盖微集水模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条件下,T2和T1均能缩短玉米出苗时间,提高玉米出苗率,T3能够延长玉米出苗时间,平水或干旱年型能够提高玉米出苗...  相似文献   
6.
旱作农田高粱垄膜沟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垄膜沟种技术在播前土壤墒情不足时,把地膜当做田间微集水面,使播种后的降雨汇聚到种子播种处或高粱根部,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特别是在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的条件下,可使5 mm左右的微量降水通过汇聚而变成能使作物种子发芽的有效水.研究表明,垄膜沟种技术可显著提高土壤贮水量,增加高粱产量,增产幅度为38.24%.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旱地玉米对天然降水利用率,特别是提高5—10mm微小降雨的利用率,使其就地入渗,改善农田土壤水分供给状况,提高作物生长的水分满足率,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对旱地玉米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栽培模式,通过对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监测、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证明,旱地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可充分接纳和利用天然降水,增产效果明显,较对照增产39.76%。  相似文献   
8.
玉米茬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耕层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朝阳半干旱区春季十年九旱的实际情况,在秋后玉米地设置了玉米地留茬、留茬覆盖玉米秸秆、翻耕、翻耕后覆盖玉米秸秆和翻耕后覆盖地膜5种不同处理方式,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春播前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春播前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大小顺序为翻耕后覆膜>翻耕后覆盖秸秆>留茬覆盖秸秆>翻耕无覆盖>留茬无覆盖,其中翻耕覆膜处理土壤含水率为17.03%,比留茬无覆盖处理高4.51%,比翻耕无覆盖处理高2.57%,比留茬覆盖秸秆处理高1.27%,比翻耕覆盖秸秆处理高0.66%.  相似文献   
9.
不同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水热变化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长期地膜覆盖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进行了生物降解地膜、液体地膜和普通地膜膜下滴灌种植试验,探讨不同地膜覆盖降解情况及对土壤水热变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解地膜间以EBP(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塑料)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效果较好,虽低于普通地膜处理,但明显高于裸地处理。不同地膜覆盖处理间以EBP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产量最高,其次是液体地膜,以聚已酸丁二酯(PBSA)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产量最低。膜下滴灌玉米田使用以EBP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可有效减少"白色污染",而且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地膜覆盖处理,可在辽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番茄滴灌与漫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西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灌溉现状及生产水平,就如何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强土壤的保护性耕作和人们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滴灌技术比传统的漫灌可节水58.6%,单方水番茄产量提高16.4 kg/m3,增产14.1%,棚内温度平均提高2.2 ℃,相对湿度降低8.5%.并通过静态综合效益分析,当年可收回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