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早熟品种新陆早25号、新陆早35号和标杂A1,设计3种养分水平,研究棉花花铃期至吐絮期主茎功能叶内在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机理及产生早衰的效应。分析表明,追施氮肥量以30kg/667m^2最为适宜,新陆旱35号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品种后期长势强,综合性状较好,未出现早衰,具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ETM植被指数和冠层温度差异遥感监测棉花冷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范围地、及时地遥感监测棉花的冻害状况及损失对安排救灾、灾后评估有着现实的意义。利用2001年6月7日、8月10日和2000年8月7日ETM影像,结合农业灾害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统计数据,通过植被指数变化和冠层温度差异对新疆沙湾2001年8月初棉花结桃时发生的冷害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与往年未遭受冷害的同期棉花植被指数相比,棉花植被指数NDVI绝对差值降低区域占67.8%,其中下降0~0.2占51%,下降大于0.2占17%,降低百分比处于0~20%。植被指数和温度图像散点图呈现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63。其中未受冷害影响,植被指数增加,长势较好的棉花冠层温度平均为26.4℃,植被指数未变化区域为27.6℃,植被指数降低较多,冷害程度较重区域冠层温度约为29.3℃,冠层温度差异显著。基于ETM遥感影像植被指数变化幅度和冠层温度差异可用于冷害程度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外源H_2S和H_2O_2对NaCl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的生理调节作用,以耐盐性弱的KT-32和耐盐性强的KT-7这2个加工番茄品系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0.5,1.5,3.0 mmol/L 3个H_2O_2浓度水平,研究50μmol/L H_2S和H_2O_2共处理对250 mmol/L NaCl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的生长、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H_2S和H_2O_2共处理缓解了NaCl胁迫对加工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使加工番茄幼苗仍保持较强的光合色素含量、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降低了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H_2O_2含量和O2-·产生速率,增强了加工番茄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其中在2个品系中,50μmol/L H_2S和1.5 mmol/L H_2O_2共处理时可溶性糖分别比单独50μmol/L H_2S处理提高了24.0%和29.4%,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5.8%和21.3%,缓解盐胁迫效果最为显著。综上,外源H_2S和H_2O_2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可以诱导增强NaCl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植株渗透调节能力、提高清除活性氧的酶促系统的防御能力,从而减弱加工番茄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对质膜的伤害,进而提高加工番茄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其结果可为探讨H_2S和H_2O_2这2种信号分子协同作用、缓解加工番茄幼苗盐胁迫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抗旱性棉花品种蜡质含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新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不同抗旱性棉花品种蜡质含量变化及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方法】以抗旱性不同的棉花品种新陆早22号(抗旱性强)和新陆早17号(抗旱性弱)为试材,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处理,测定分析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蜡质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相对含水量(RWC)及籽棉产量。【结果】与正常灌溉相比,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籽棉产量,但盛花至吐絮期叶片蜡质含量提高10.84%、叶片WUE则增加23.96%。不同品种对水分处理响应不同,正常灌溉下新陆早22号与新陆早17号的棉花籽棉产量、RWC、WUE和叶片蜡质含量均无明显差异,干旱条件下新陆早22号的籽棉产量、叶片蜡质、RWC和WUE分别比新陆早17号高41.38%、14.27%、13.1%和3.84%;。相关分析表明,棉花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与Tr、P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Tr的负相关系数高于Pn;与RW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抗旱性强棉花品种主要通过增加盛花至吐絮期内叶片蜡质含量,降低叶片蒸腾耗水,提高WUE及籽棉产量。  相似文献   
5.
棉花苗期冻害高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盆栽、霜箱模拟冻害,结果表明:冻害棉苗叶绿素含量、光合、蒸腾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叶绿素含量与高光谱特征相关分析表明对照组高相关波段集中在红、近红外波段,而冻害组集中在蓝、绿、红波段。根据相关系数及高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倒数后对数三类特征值差异显著性分析,反射率、一阶微分不易选取冻害胁迫诊断波段,利用反射率倒数后对数,B696、B720、B768、B845可作为诊断波段。由诊断波段的反射率值计算的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要比单一波段更高,由倒数对数和一阶微分值计算的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反而低于单一波段。利用诊断波段的倒数后对数光谱特征值用于反演苗期冻害叶片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田间植株营养成分调配了葡萄的生根培养基H配方.比较了H,1/2 MS,以及1/2B53种培养基对试管苗的培养效果.一元方差分析表明,H和1/2 MS生根率显著大于1/2B5配方,H配方的株高和比叶面积显著高于另外2种配方.主成分分析表明,H的综合培养状况优于另外2种培养基.总结认为,基于植株营养成分分析进行培养基优化的方法可以在藤本植物上得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评价试管苗综合生长状况上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9种胁迫条件下棉花叶片光谱特征及其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胁迫条件下棉叶光谱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可为棉花胁迫类型识别提供理论依据。以田间获取的9种胁迫棉叶为材料,对9种胁迫叶片进行光谱测试,分析各自光谱特征差异,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识别。结果表明:黄萎病、枯萎病、干旱、缺氮、红蜘蛛和角斑病棉叶光谱反射率形状和大小在全波段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蚜虫、冻害和盐害均变化较小。9种胁迫棉叶的光谱"绿峰"和"红边"均具有"单峰"现象,其中黄萎病、干旱、缺氮、枯萎病、红蜘蛛和角斑病2个"单峰"峰值均减小,"单峰"位置均发生"蓝移",而蚜虫、冻害和盐害基本不变。蚜虫棉叶的吸收波段位置、吸收深度、吸收面积略微增加,其他胁迫均减小,蚜虫棉叶吸收宽度略微减小,冻害棉叶吸收宽度基本不变,盐害棉叶吸收宽度先增后减,其他胁迫棉叶的吸收宽度均增加。不同胁迫棉叶的14个光谱特征参数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建立相应的判别式可有效对不同胁迫棉叶进行准确识别。因此,利用光谱技术进行棉花叶片不同胁迫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李晓菲  林海荣  卢治友  徐政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517-8518,8521
薯莨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藤本野生植物,营养丰富,功能多样,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该文就薯莨的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分析、作为天然染料的扎染、药物功效、以及其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性概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玛纳斯河流域不同恢复模式下盐渍化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为背景,选取典型的重度盐渍化弃耕地为试验区.随着弃耕地变成棉田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增加,开垦2、5和10年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的含量以及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土壤热水溶性有机碳(HWSOC)的含量较弃耕地高.连续人工开垦后SOC和大团聚体(>1 mm)含量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其中开垦10年0~5、5~10 cm土层>1mm团聚体分别占56.9%和56.7%,团粒指数下降至43.9%.[结论]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与SOC和土壤HWSOC达到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玛纳斯河流域盐渍化弃耕地新垦土地对绿洲农田土壤HWSOC对维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对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方法]以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棉田为研究区,以弃耕地为对照,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连续23年种植棉花地的土壤0~30、30~60和6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特征。[结果]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垂直分布,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0~30 cm土层明显高于30 cm以下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亦呈垂直分布,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含量降低,有机碳含量差异明显,并且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逐月下降趋势,而棉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呈先减少后增加,即棉花生长初期,0~30和30~10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降低,到花期最低;而随着棉花进入生殖生长后期,有机碳储量呈现增加趋势;弃耕地有机碳储量因没有植株凋落物的输入而呈现逐月降低的趋势,二者有机碳含量差异明显。[结论]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且主要发生在0~30 cm土层,在30~100 cm土层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变化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