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山西省农科院实施科教兴村工程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世纪末由中国农学会倡导推进的科教兴村划,在全国广大农村悄然兴起,并逐步由乡村试点向县区拓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达小康,农村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从1996年开始,山西省农科院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山西省科教兴村示范工程”经过4年的实施,该工程由点到面整体推进,已成为科教兴晋和强农富民的跨世纪工程.工程影响的日益扩大,已引起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1999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对山西农科院四个科教兴村试点进行了视察和指导,予以高度评价.1999年10月20日至11月5日由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山西省新世纪专家学者协会等单位联合推出<'99科教兴村行>大型采访活动,主管农业的范堆相副省长到会讲话.同年9月在安徽阜阳召开的第五次全国科教兴村工作会议上,山西农科院被中国农学会授予“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3.
调查结果显示,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半红期以前裂果率极低。随着果实的发育,枣果皮进入半红期和全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出现典型的衰老、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变形、皱缩,横向变短、纵向增长,有色物质较多,壁加厚、轮廓不清;表皮细胞出现龟裂,为果皮水分渗透敞开了通道;皮下层厚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果皮厚度的变化。受皮下层细胞变形、皱缩的影响,果皮厚度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变薄,导致果皮破裂应力降低,增加了裂果的风险。果皮结构及形态上的变化可能是造成枣裂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粱联合收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高粱规模化种植对高粱联合收获技术的需要,该文从高粱适宜收获时的含水量、高梁穗收集、脱粒、分选、农田损失量计算等5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山西省高粱机械化收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6.
研究‘水晶梨’、‘丰水梨’的细胞解剖学结构,试图为梨树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进化提供理论依据。以‘水晶梨’、‘丰水梨’与对照品种‘酥梨’的新梢木质部细胞为试材,对3个梨品种的导管分子、管胞分子以及纤维分子等细胞解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晶梨’较‘丰水梨’和‘酥梨’导管细胞上的纹孔大且致密,畸形导管明显比‘丰水梨’和‘酥梨’少。‘丰水梨’导管分子的最大直径较‘水晶梨’和‘酥梨’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端尾长度较‘水晶梨’和‘酥梨’短,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纤维分子长度较‘水晶梨’和‘酥梨’无显著差异;纤维分子直径较‘水晶梨’和‘酥梨’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与‘酥梨’相比,‘水晶梨’导管的横向运输能力强,‘丰水梨’导管的纵向运输能力强,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它们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枣裂果研究进展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枣裂果相关文献,结合作者多年研究成果,阐述了枣裂果机理及枣果皮的发育进程、显微结构、矿质营养、水分等因素与枣裂果的关系,并从品种、栽培措施及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Mill.cv.Huping)为试材,跟踪枣果实发育进程,测定果皮中MDA、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果皮中SOD,POD及CAT活性处于下降趋势,而MDA、脯氨酸含量则呈增加趋势。数据分析显示,各生理指标在半红期与白熟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半红期与全红期,除脯氨酸外,其他指标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这与枣果实在半红期开始发生凋亡、死亡及裂果相吻合。表明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变化与枣果皮的衰老、凋亡及死亡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杂交组合(高146A×K103)的P1、P2、F1和F2世代群体对不育系高146A早抽穗性状的遗传特点,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χ2测验对不育基因与早抽穗控制基因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146A早抽穗性状表现为一数量性状,其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作用为主,多基因的作用相对较小,其中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起主要作用,另一个主基因的显性和上位性效有较大作用;在F2群体中,雄性不育和早抽穗两性状共有早熟可育、早熟不育、晚熟可育和晚熟不育等4种表型,表型分离比例符合3对基因独立遗传分配规律(分离比例为39:13:9:3;χ2=3.18χ20.05=7.81),这些结果表明控制该雄性不育系高146A的不育和早抽穗性状的三对基因为独立遗传,无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