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龙江省森林效益的计量、评价及补偿 总被引:68,自引:6,他引:62
本文提出:(1)自然资源有价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2)建立完整的可操作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建设可持续林业的基础。(3)引用多年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结果,并参照森林资源调查、水利、气象等部门提供的有关数据,计算出黑龙江省森林各类效益值(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产量),通过等效益物替换和货币置换法进行“产品”的转换和量纲统一,最终得出黑龙江森林总效益值为498687×108元,占全省(1990~1992)年平均总产值1522×108元的327%。在森林总效益中,有形产品(经济)的效益值与无形产品(公益)的效益值的比值为1∶583。(4)根据国情、省情计算出森林资源有形产品的年补偿总额为1379×108元,无形产品的年被偿总额为8378×108元。然后根据不同的补偿主体,提出不同的补偿方式和份额。 相似文献
2.
3.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探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最大的重点林区。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资不分已成为制约林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研究森工林区管理体制问题对于重点国有林区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林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指出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森森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履行不到位。通过改革环境分析,提出了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认为改革的方向是在重点国有林区建立“三权分治”和“专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打破林区目前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个主体”,强化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促进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森林认证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认证在森林经营政策方面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补充角色并对林产品贸易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短短的10余年间,森林认证已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关注和认可。森林认证工作在中国刚刚起步,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森林认证并推动该项工作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森林认证对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包括认证进出口国的利益、贸易流向、企业竞争、以及人们对认证林产品的需求,论述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提出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森林经营和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参8。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林业正处于全面调整、实施战略转折的关键时期 ,建立新的林业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现代林业的新视角、从社会生态建设对林业的需求出发 ,提出并系统阐明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的构想 :以环境与发展为主题 ,从我国林业的实际出发 ,适应时代的要求 ,满足社会多种需求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全面经营森林资源 ,突出生态效益 ,综合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以科教兴林为动力 ,建立林业的大经营、大流通、大财经体系 ,开展分类、分区、分块经营和重点工程建设 ,实现我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对这一新林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6.
论新时期林业产业的概念与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林业作出了新的科学定位,即"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只有加深对这一科学定位的理解,才能深刻认识林业产业的本质,从而赋予林业产业以科学的概念。在全面认识和科学划分林业产业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林业产业政策,促进林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1.现行林业产业的概念和范围 相似文献
7.
8.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运营监督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多年 ,但我国的森林资源监督体制仍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因此 ,出现对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监督失灵问题。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监督体制是实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效运营的保证。在分析现行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运营体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本着既要符合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特点 ,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提出了“内部监督 外部监督 稽查”的三重约束的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监督体制 ,并从立法、优化监督环境、提升森林资源管理和检测的现代化水平和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运营监督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该体制运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资不分,已成为制约林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通过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现状、问题与改革环境的分析认为,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政府行政管理”三种职能”不到位;改革的方向是打破林区目前资源管理、企业经营、政府职能”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国有森林资源、企业经营、林区政府行政管理“三个主体”,强化森林资源、企业经营、林区政府行政管理”三种职能”,以促进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