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3.
4.
以我国南方杉木主产区的典型林场为案例点,基于3种不同立地条件和经营强度的土地类型上进行裸地造林的假设,运用改进的杉木生长模型和修正的Faustman-Hartman模型分析增加碳汇收益对杉木人工林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碳汇收益将明显增加林地作为资产的价值,林地作为资产的价值增加可能使其他用途的土地转化为林业用地,最优轮伐期也随着碳汇价格的增加而呈延长趋势,但对不同类型林地的影响存在差异.中等和劣等林地的碳汇供给量对碳汇价格的反应更加敏感,为通过市场和价格手段来改变现有林地经营方式进而增加林地的森林碳汇供给提供了可能.杉木林地的碳汇供给量与利率和木材价格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利率和木材价格变化对不同类型林地的影响又各不相同.利率和木材价格变化对优等林地的碳汇供给量影响整体不显著,但在一个较低利率水平下或者木材价格下降的情景下,中等和劣等林地杉木碳汇的供给量大幅度提高.碳汇供给量与利率的变化关系也为采用金融手段来刺激增加森林碳汇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5.
以补贴到期后不再补贴为前提假设,运用Probit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做出复耕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如果到期后停止补助受访农户中有复耕意愿的农户占53.46%,巩固退耕成果的难度依然较大;56.93%的农户对当前的退耕补贴政策持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的态度,后续产业参与度不高。是否村干部、耕地总面积、退耕地面积、退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对补贴的满意度、是否参与后续产业对农户复耕决策具有显著影响。访谈结果也表明,农户的复耕决策是在综合考虑收入预期和获得收益能力的基础上所做出的经营性决策;如果到期后停止退耕补贴而退耕土地又不能够直接为农民带来稳定的收益,或者退耕农户没有稳定的其他替代性收入,退耕农户将倾向于在补贴期后复耕。 相似文献
6.
在描述并测算我国非国有林业企业人工林经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基础上,运用并扩展"制度—行为—绩效"的分析范式,对我国非国有林业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非国有林业企业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严重挤压了企业经营收入;同时,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其实施单独或共同对当事人行为发生作用,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权受限程度,并对交易成本产生影响。文中认为,应充分考虑历次制度的有效衔接及实施,在此基础上形成尊重产权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从而保障企业的经营权并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