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是生态学理论与管理学思想的融合过程。文中在概述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背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并分别从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3个角度论述了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指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森林资源管理方法,其应用不仅仅关系到自然科学,而更多地关系到文化和社会,因此要根据特殊的国情和林情,研究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3.
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基于福建农户的跟踪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生产率变动规律,从微观主体的角度,以福建省71个样本农户为决策单元,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分析林改后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用Tobit回归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2009年间,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大幅增长带动的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幅较大,为7.4%,但各分量之间的差异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虽然科技水平、林地规模、耕作方式和经营类型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很大,但由于林改以来林业科技进步不大,林地规模偏离适度规模的程度更大,所以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动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很小。因而,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和进步、强化林业技术培训、促进林地流转、加强农户林业合作经营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体系建设、促进林业生产力水平持续快速增长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6.
7.
8.
文中借助200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了“三大效益”最大化目标下的中国林业技术效率并分析其地区差距和收敛性。研究表明:中国林业技术效率水平较高,但省域林业技术效率较低且差距较大;中国林业技术效率不存在全域性的绝对σ收敛,也不存在绝对β收敛;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林业技术效率均存在“俱乐部收敛”且东部地区收敛速度比西部地区更快,而中部地区则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南方集体林区存在“俱乐部收敛”,而其他林区则不存在“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