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完全免费   3篇
  林业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色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确处理权争议(指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对于保证林业正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林权争议的政府处理程序和诉讼程序中,亟待解决法律规范的具体适用问题,本文在解释法律适用概念,可供选择适用的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林权争义的5条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山林权属纠纷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调查浙江省山林权属纠纷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山林权属纠纷的特点,剖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伯煌  宣裕方  张慧 《林业科学》2006,42(11):110-113
对非公有制林业的概念、特点和实现形式进行分析,指出非公有制林业产权保护不力、采伐限额制度的束缚制约、林地使用制度不完善、林业税费负担沉重和林业金融保障制度不完善等主要制度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1)加强产权保护;2)改革采伐限额制度;3)完善林地使用制度;4)切实减轻林业税费负担;5)实施新型林业投资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机制建立中的多元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机制的实现与我国新一轮林权制度改革密切相关,其亦为林权制度改革目的之所在。厘清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机制建立中的多元关系,在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实现过程中通过明确森林资源物权各项权能、权衡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协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融合先进立法理念以及民间习惯的合理取舍等手段,为建构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非公有制林业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指出了非公有制林业产权保护不力、采伐限额制度的束缚制约、林地使用制度不完善和林业金融保障制度不完善等主要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林权纠纷在我国南方集体林区多发,林权民事纠纷进入司法审判程序的现象日趋明显,司法裁判在解决南方集体林区林权民事纠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通过对516份浙江省各人民法院林权民事裁判文书的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林权民事案件不仅具有普通民事案件的共性,还因其生态与社会属性而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林权纠纷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存在的瓶颈难题,以期推动南方集体林区林权民事司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的实现困境及其突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是指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实现转出方利益、转入方利益以及生态利益的相对最大化,其实现前提是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化、市场化、理性化和有效化。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在其实现道路上依然存在着传统林业理论掣肘、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不到位、流转价格和信息公开不透明等诸多困境。通过对其实现困境的原因解析,提出应以涉林法律制度的建构与完善、非林就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定价权的明确等路径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8.
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的实现障碍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的实现是为了促进林业生产,实现森林资源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应有之义。目前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实现存在抵押权客体范围受限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不准确、林权抵押的交易成本高和林权抵押权实现受限制等障碍。分析其障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的对策:完善林权抵押法律制度;健全林权抵押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9.
森林采伐限额是当前我国森林采伐的核心制度,其为防止森林遭受破坏、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日益发展,该制度的缺陷日益突显,已不符合现实需要.为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林木用材相协调,应当建立可持续森林采伐制度,该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可持续森林采伐内容,核心在于建立可持续森林采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物权法》关于地役权的明确规定为确立林地地役权在物权体系中的地位奠定了法律基础。但由于林地在其存在、利用、流转过程中的特殊性,林地地役权具有了诸多不同于一般地役权的特征与权能。因此,在物权法体系的构建中,要立足地役权基本理论,同时兼顾林地地役权之特殊性,通过赋予林地地役权以普通地役权以外的开发、保护、改善以及管理等相关权能,来平衡其实现过程中经济和生态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