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1.
我国水源地保护普遍存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而生态补偿被视为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路径。无论是输血型补偿还是造血型补偿,均存在有效性边界。文中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进行研究,发现无论输血型补偿还是造血型补偿均不能有效解决水源地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水源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生态补偿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提出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应当以整体降低水源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为导向,结合城市化进程,不断降低区域的人口密度,激励土地利用从高强度向低强度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转型发展的产物,也是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体现。从经济学视角看,它从私人物品转变为混合物品,存在明显的正外部性,其规制和补偿机制应当以外部性内部化为导向。文中结合福建永安等地的实践和国外的成功经验,指出应当依据生态服务功能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分层分类并实行差异化的规制和补偿,构建关键利益相关主体的谈判协商平台,强制性补偿和竞争性补偿相结合,发挥有限的公共财政投入的最大效力,实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相关外部性的内部化,以产生正确的社会激励,为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和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