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7年从苏联、加拿大引进原产北美的豚草天敌—豚草条纹叶(虫甲),在室内用具有代表性的23科72种主要经济作物、粮食作物、观赏植物及与豚草近缘或形态上相似的植物,进行了食性测定。结果表明,豚草条纹叶(虫甲)食性专一,仅取食豚草,不取食其它任何供试植物,在我国可以安全利用。在饥饿条件下,一龄幼虫的耐饥能力为3.1天,雌、雄成虫的耐饥能力分别为14和10.2天。  相似文献   
2.
作者曾报导用啤酒酵母、大豆、牛肉水解物为主的饲料,制成人工卵饲养中华草蛉幼虫。本文进一步研究用简化配方的人工典连代饲养草蛉。 新配方(IIB)制成人工典养幼虫和用啤酒酵母干粉饲料养成虫,一年内连续饲养10代,结果证明;对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的产卵前期均无明显影响。茧和成虫的获得率、茧重、30天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也都没有降低。10代的后裔,再用蚜虫和米蛾卵等天然猎物饲养,草蛉幼虫取食和发育正常。 因此,用上述人工饲料连续饲养草蛉,至少在10代以内,不致影响其生活力和生殖力。  相似文献   
3.
毒土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叶期防治玉米螟一般多采用六六六液剂灌心叶的方法,这一方法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费工、需水、残效期不长等。一两年来部分地区开始试用毒土防治,结果良好。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的初步研究,防治玉米螟以颗粒剂效果为最好,但目前尚未大量生产,一时还不能大面积推广。毒土具备了一些颗粒剂的特点,且配制简单,农村都能自制,适合于目前推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是我国贯彻的植保方针。在物理防治方法中 ,利用灯光诱捕是监测害虫常用的技术 ,对某些重要害虫的防治 ,灯光诱杀也有较好的效果。但以往使用的几种诱捕灯具效果还不够理想 ,且严重杀伤天敌 ,因此改进灯具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频振式杀虫灯的研制成功 ,是灯光治虫技术的一项重要进展。通过多年来的研究应用、推广示范 ,证明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在大面积上防治水稻、小麦、杂粮、棉花、蔬菜、果树、油料、林木、仓库多种害虫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减轻了环境污染 ,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对天敌…  相似文献   
5.
综合防治在我国不是一件生疏的事情,早在1954年就提出来了。群众在长期与病虫害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防治方法。例如防治稻螟,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应用点灯诱蛾、采除螟卵、处理稻根、冬耕灌水和保护寄生蜂等一系列有效办法。劳动人民是综合防治的创始人和  相似文献   
6.
用干粉饲料饲养中华草蛉成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工饲料饲养草蛉成虫,我国多采用液体饲料;国外则采用糊状饲料。液体饲料容易发酵变质,配制和更换饲料也比较费工,还有粘翅的缺点;糊状饲料也有硬化和浪费的弊病。 为此,我们进行了干粉饲料饲养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的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中华草蛉发生消长及其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3年在北京郊区观察,中华草蛉在自然温度下,一年可繁殖6代,以成虫在9月下旬进入越冬,来年8月中旬开始活动。平川农区6月中旬以前发生数量稀少,至7、8月间,出现两次成虫高峰。9月以后,田间取食及栖息条件急剧恶化,迫使成虫不断转移,数量骤减。当晚秋和早春平川草蛉数量低时,山区却在9—10月及来年3—4月出现两次显著高峰,说明山区是中华草蛉的主要越冬场所和平川地区来春虫口的重要来源,山区的栖息和取食条件较平川优越。有利于草蛉的越冬。春季平川地区草蛉数量很低,主要是由于越冬期间成虫大量死亡。因此,调整农区和山区植物相,提供更多的密源、花源植物,以减少越冬死亡率;并在春季作物上接种释放草蛉,扩大种群基数,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草蛉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8.
内蒙黄旗海地区蝗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1955—1957年在内蒙黄旗海地区研究蝗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所得的一部分结果。内蒙碱草蒿子草滩及其附近农田发生的蝗虫有6—7种,其中以小翅■蝗和大垫尖翅蝗为最重要。文中记述了各种蝗虫的发生时期。草滩、撩荒地和地埂是蝗虫的主要繁殖场所。蝗虫从这些地上孵化后,逐渐迁入莜麦地。开始时为害莜麦嫩叶,待8—9月莜麦抽穗时,咬食小穗,造成落铃。1955年在刘家村调查,莜麦产量损失达10—43%;一般在莜麦生长后期蝗虫密度每平方公尺为3—5头时,即可造成10%的落铃。研究结果指出,由于过去对蝗虫的发生规律不清楚,防治时期上失之过迟;在防治措施上对消灭虫源重视不够;在一系列农事活动上,助长了蝗虫的迁移。今后应强调适期防治、消灭虫源和注意打草割麦等对蝗虫迁移的影响。试验证明喷撒0.75f6粉剂和10%毒杀酚防治小翅雄蝗效果能达90%以上,对大垫尖翅蝗的效果则仅为73—85%。在草滩边缘喷3丈宽的666药带能延迟幼龄蝗蝻侵入莜麦地的时间达13天。  相似文献   
9.
蝗虫的分布消长和活动与植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5—195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黄旗海研究的结果说明蝗虫的分布、消长和活动与植被有密切的关系。优势种小翅雏蝗和尖翅蝗主要分布在青碱蒿子草滩中。青碱多、复盖度大的植物带中,小翅雏蝗密度最高;而尖翅蝗则居住在土壤含盐量较高、植物生长不良、植被较稀的地带。在不同年份,草滩中植被因土壤中水分和含盐量的多寡而引起改变时,蝗虫优势种也随着变化。在草滩、地埂和附近各种作物地中广泛检查的结果,仅大麻和毛柳丛中汉有发现或很少见到蝗虫。作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些植物早期生长迅速、郁闭度极大、阳光不易透入,不能满足蝗虫居住条件的要求所致。对农牧地区改造蝗虫发生地以消灭蝗害的问题作了讨论,作者认为在草滩与作物之间,有计划地栽植生长快、复盖度大的植物,造成一个不利于蝗虫生活的植物带,阻止其迁移为害是可以试行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颗粒剂防治玉米心叶期玉米螟已被证明效果良好,并已在生产实践上大规模推行。对于穗期发生的螟害,历来都采用抽穗后进行防治的方法。但在玉米抽穗后,由于植株高大,加以雨季来临,以致在后期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