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佩霞 《花卉》2016,(11):26-27
金花茶被誉为“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猫”,是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金花茶花色金黄,花朵晶莹剔透,给人高贵典雅之感,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备受许多花卉爱好者青睐,许多花友将其带回家欣赏。  相似文献   
2.
<正>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又名张氏红山茶,杜鹃茶,四季茶、四季杜鹃红山茶、"假大头茶"等,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因其花似山茶叶像杜鹃而得名。杜鹃红山茶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极其珍稀的山茶品种,曾濒临灭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于上世纪80年代在广东省阳春县鹅凰嶂自然保护区被发现。目前杜鹃红山茶野生数量稀少,茶花市场也少见,仅有少量栽培品种在广西、广东、云南、四川、浙江、福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正>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又名张氏红山茶、假大头茶、四季红山茶、杜鹃叶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灌木,叶革质,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圆或钝,基部楔形。花深红色,单生于枝顶叶腋,苞片与萼片8~9片,倒卵圆形;花瓣5~6片,长倒卵形,先端凹入。蒴果短纺锤形,有半宿存萼片,果爿木质,3爿裂开。原产于我国广东阳春市,分布区域极其狭窄,仅零星分布于阳春市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河尾山红花潭小范围的河流岸  相似文献   
4.
室内装修造成的二甲苯污染日益严重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选用7 种常见室内观赏植物采用密闭 空间熏蒸法研究植物对二甲苯的净化作用分析单位叶面积及单位质量叶片对植物去除二甲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 位叶面积绿萝去除二甲苯能力最强6 h可去除密闭箱内30%以上的二甲苯单位质量叶片常春藤去除二甲苯能力 最强,二甲苯去除率与植物叶面积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自建场以来,我们曾为配种问题,而大伤脑筋,由于公猪体形较大,土种和杂交母猪体形较小,特别是初配母猪,更是为难,配种一次,就需要2-3人辅  相似文献   
6.
水培盆栽综合生产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的水培盆栽与一般作物的水培技术有所不同,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对水培花卉生长环境的适应性、类水生性根诱导技术、产品的开发等进行了系统的试验、探索,建立了一套花卉水培盆栽综合生产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1月,各地花卉市场进入高潮,年宵市场启动,由于元旦、春节的拉动,上各地花卉市场行情火暴。现将上海、北京、广州、漳州、青州的盆花销售情况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切叶、切枝是花艺应用的配材,在切花类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切叶类的栽培面积和销量仅占整个切花类的10%左右,切枝的比重更小,只有5%左右。从近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全国切花、切叶市场整体保持平稳增长,但以鲜切花为主,切叶、切枝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9.
金花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如抗氧化、降血糖、抗癌、抗肿瘤等,其抗氧化作用最为突出,并构成其他功能的基础。为了实现金花茶中黄 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提取、分离及测定,开发金花茶黄酮类产品,对黄酮类化合物及金花茶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就金花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水提法、有机溶剂提取、超声 波辅助提取、酶解法)、分离方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色谱法、膜分离法)、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 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进行综述研究。目前金花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是有机溶剂提取法, 其与超声波方法结合效果更佳;金花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大多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及色谱法;金花茶黄酮类 化合物的测定以分光光度法为主,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专利角度对中国苔藓产业进行了技术层面分析,以期为中国苔藓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佰腾大数据开放平台为数据源,以我国苔藓产业相关的1 830项专利为研究对象,对专利申请趋势、区域分布、权利人及主要技术主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核心产业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预测。[结果]明确了中国苔藓产业自2012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创新技术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中药成分、有机肥料、建筑材料、生态治理等方面;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是主要技术创新区域。[结论]今后应研发出苔藓应用新产品,加强苔藓产业链上中游的技术研发,加强苔藓基础研究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