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1.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籽采用机械化直播可以使得产量大幅度提高,在机械化直播过程中精密排种器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排种器已经成为农户和农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对种子进行定量播种、连续播种或植物株距调整等。对排种器工作过程进行监测,可以提高播种精度,提高作业效率,减少种子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排种器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排除内部性能的问题和操作者的失误,从而提高播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油菜籽排种器监测装置,获取油菜籽下落过程中所产生的脉冲信号,通过单片机进行处理,根据预期的下落时间,统计排种器各行的播种量,以判断出重播、堵塞或漏播等异常现象,从而保证播种的均匀性,增加油菜产量。该监测装置优点是监测精度高,反应速度快,能够较好获得种子的排种情况;缺点是当有两粒种子同时下落时,只能识别为一颗种子的下落,重播的监测误差较大。该油菜籽排种器排种工况监测装置的未来前景较好,能够帮助农户实时监测排种器的工作情况,提高播种精度、作业效率及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视觉与激光雷达融合在棚内农业机器人中的应用,解决复杂环境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关键问题,提高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环境适应性。【方法】首先,采用高精度的视觉传感器捕捉棚内农业场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关键特征,建立视觉地图以支持机器人的定位。同时,引入激光雷达传感器获取场景的三维点云数据,从而实现对环境深度和形状的准确感知。视觉与激光雷达信息的融合构建了综合感知系统,为机器人提供了更全面、可靠的定位信息。其次,针对棚内农业作业中常见的障碍物,设计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障碍物检测算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机器人能够在实时环境中快速而准确地识别障碍物,并进行相应的避障决策。【结果】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视觉与激光雷达融合的农业机器人定位和障碍物检测系统在不同棚内环境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能。【结论】机器人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并对障碍物做出及时准确的响应,为棚内农业的自动化精准作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有机枸杞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宁杞7号为材料,于生长季(7~11月)以不施肥为对照(CK),比较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枸杞生长的影响及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电导率和pH,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施用44.55 L/hm2复合型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效果明显,与CK差异显著;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枸杞叶片光合特性得到改善,枸杞植株树高和冠幅显著提高,施44.55 L/hm2复合型生物肥的效果最佳;施用木霉菌生物有机肥、复合型生物有机肥和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后各处理产量增加了4.8%~21.7%、11.9%~31.4%和3.5%~21.7%,并改善了枸杞果实品质,枸杞果实中枸杞多糖、黄酮、类胡萝卜素、甜菜碱、抗坏血酸多酚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施用44.55 L/hm2复合型生物肥果实品质最好。【结论】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下枸杞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其中施用44.55 L/...  相似文献   
4.
在柴达木盆地研究了枸杞不同栽植方式对其幼苗及土壤盐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30 cm处铺地膜及稻草、地下30 cm处铺地膜、地下30 cm处铺稻草、沟壑栽植及起垄栽植均可增加枸杞叶片面积,但对土壤pH影响不大。其中沟壑栽植及起垄栽植的土壤电导率较低,使盐分对植株的影响大大减小,能够提高枸杞幼苗的成活率及叶片吸收水分的能力。综合考虑,沟壑和起垄栽植是盐碱地枸杞栽植的适宜方式。  相似文献   
5.
孙凤  申桂艳  付全 《河北果树》2010,(4):33-33,35
<正>1栗瘿蜂生物学特性1.1生活史本地区栗瘿蜂1年发生1代,营孤雌生殖。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解除休眠后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旺盛取食期,5月下旬进入老熟期(预蛹期),6月上中旬化蛹,6月末化蛹结束,成虫6月末到7月上旬羽化,至7月末羽化结束。成虫于7月  相似文献   
6.
<正>丹东地区上世纪70年代以前栽植的40年生以上的栗树多为实生类群,80年代后虽有一部分经过嫁接改造,但当时的一些品种多不适宜目前市场的需要,效益较低,多数果农只能粗放管理。这类树一般多表现树冠高大,内膛光秃,分枝大多在上头,下部中小分枝很少。一些栗农对这类树进行高接换头时,有的在较低的  相似文献   
7.
以宁夏枸杞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探究常规栽培和篱架栽培模式下南北栽植、东西栽植方向对枸杞生长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篱架栽培模式对枸杞植株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枸杞株高、冠幅、地径和结果枝长度均显著增加,其中南北栽植方向的促生效果优于东西栽植方向;篱架栽培模式的枸杞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均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其中南北栽植方向对叶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提升效果优于东西栽植方向,东西栽植方向对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提升效果优于南北栽植方向;不同栽培模式和栽植方向的叶片胞间CO2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篱架栽培模式的枸杞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多糖、甜菜碱、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多酚含量均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其中南北栽植方向的果实内在品质优于东西栽植方向;篱架栽培模式的枸杞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鲜果百粒重较常规栽培模式均显著提高,其中南北栽植方向优于东西栽植方向;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篱架栽培模式的枸杞产量显著增加,南北方向篱架栽培模式较东西方向篱架栽培模式、南北方向常规栽培模式、东西方向常规栽培模式分别提高11.6%、21.8%、32.8%。综上...  相似文献   
8.
以“宁杞7号”为试材,设置5种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处理,以不施加生物有机肥(CK)为对照,对枸杞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柴达木地区盐碱地枸杞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有机枸杞园枸杞产量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土壤电导率和pH,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A3处理土壤改良效果明显。2)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枸杞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提高,同时枸杞的光合特性得到改善,A3处理的促进效果最佳。3)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各处理产量增加了8.1%~34.9%,果实品质得到改善,枸杞果实中总糖、枸杞多糖、黄酮、类胡萝卜素、甜菜碱、抗坏血酸和多酚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A3处理果实品质最好。经综合评价后得出,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枸杞叶片酶活性,促进枸杞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其中2种生物有机肥分别施33.00 kg·hm-2、24.75 L·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