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叶白粉病[Phyllactinia Corylea (Pers.)Karst.]在广东通常发生于4—5月和10月。据最近8年的調查資料,1958、1959和1960年严重发病,1957和1962年中度发病,1963和1964年輕微发病。从发病的季节和年分間的差异看来,温度是决定性的气象条件,最适于发病的气溫似乎在22°—25℃之間,超出这一范围的气溫便成为限制因素。相对湿度的波动与桑叶白粉病的流行沒有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油茶皂素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溶剂法提取油茶枯饼中的皂素 ,以油茶皂素为材料对大肠杆菌 ,桔青霉 ,黑曲霉 ,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 117产朊假丝酵母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较强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对有效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在 0 .6 2 5 %以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红花分子及生化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是传统药用植物,同时兼具油料及工业用途,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潜力.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利用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技术对红花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综述了我国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技术在红花研究中的应用,为更深入地开展红花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将苏铁珊瑚状根及根周围的土壤中分离的蓝细菌分离物与福建苏铁(Cycas revoluta)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重组。通过比较重组前后蓝细菌分离物的STRR指纹图谱和16S rRNA的序列得蓝细菌分离物RZHA4能重新侵染苏铁的珊瑚状根。通过NCBI比对,蓝细菌分离物RZHA4的16S rRNA序列与蓝细菌NostocaceaeIL13-1的相似性为99%。  相似文献   
5.
玉米地膜育苗定向栽培技术能增产1 575 kg/hm2,增收2 076元/hm2,解决了玉米一播全苗的问题.通过试验和示范,形成了集成技术体系,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60)Co辐射菌株J_3若干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60 Co辐射诱变技术 ,获得姬松茸新菌株J3 。连续栽培其产量比原菌株高 70 %以上。经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 ,J3 菌株子实体的营养价值优于原菌株 ;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J3 菌株菌丝体有明显竹节状结构 ,RAPD分析显示其PCR指纹图谱有异于原菌株。由此判断 ,J3 菌株是一个富有开发前景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7.
鮻鱼稚鱼在沿岸碎波带的出现和滞留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8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5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到鱼稚鱼754尾,平均密度为10.9尾/网次,以6月的出现尾数最多,5月份最少。平均密度以St.2最高(80.6尾/网次)。通过研究St.2鱼稚鱼的平均体长及生长规律,其平均体长呈逐月递增趋势,表明该鱼以沿岸碎波带作为其保育场。对205尾鱼稚鱼的耳石日生长轮的观察结果,其日轮数与体长呈对数相关,并由耳石日轮数推算出其为3-6月孵化的个体。孵化后约20~46 d的个体在沿岸碎波带水域进行短期生活。鱼稚鱼在保育场的生长规律揭示了在进行海岸工程时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争情报研究论文的引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了2000-2005年6年内有关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文章,对其进行了引文分析,从而揭示了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现状及其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竞争情报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稻田土壤固氮微生物的多态性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和多样性,为生物固氮在农业实践中的高效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实验室中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分类方法,在反映土壤微生物的基因信息上有很大的局限,因此目前逐渐地被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替代.PCR(聚合酶链式反应)-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能够很好地分离PCR产物中的具体基因,为在时间与空间上追踪优势菌株提供了新的方法.该文以PCR-DGGE技术为主,阐述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稻田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丁公藤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方法,设计正交实验,考察插枝长度、插枝浸润和浇灌的生根液浓度对丁公藤扦插存活及出芽的影响,考察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激素以及来源于不同叶位的外植体对丁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结果,丁公藤扦插繁殖的最优条件组合为:扦插前浸润生根液浓度为15%、插枝长度为10~12 cm、扦插后浇灌生根液浓度为0.1%,扦插后第43 d的最高存活率和出芽率分别达到87.5%和50%;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优培养基为MS+0.25 mg/L 2,4-D+1.0 mg/L6-BA+0.5 mg/L NAA+2 g/L Na2S2O3,室内培养的扦插苗第2位叶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外植体,诱导率最高达94.44%。建立了丁公藤扦插繁殖和愈伤组织诱导方法,为通过人工快繁缓解丁公藤资源紧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