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不孕症是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综合表现。如果奶牛不能怀孕产犊,就不可能产奶,所以说怀孕产犊是泌乳(产奶)的前提。不孕症在牛群中所造成的淘汰率占到了牛群总淘汰率的1/3,  相似文献   
2.
狐属于食肉目,犬科动物。目前,世界上人工饲养的狐有两个属,即狐属和北极狐属及这两个属的变种狐。狐属中有银黑狐、赤狐及各种彩狐;北极狐属中有北极狐(又名蓝狐)、芬兰北极蓝狐和彩色北极狐。  相似文献   
3.
刚出生的犊牛,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及功能的发育不完善,对母体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在出生后10~20d内容易受病菌侵袭,引起疾病死亡。为确保犊牛的健康成长必须加强护理。我场采取一系列措施,近三年以来,犊牛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三年共成活母牛犊460头,每头按5000元计算,产值230万元。下面将我场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母牛怀孕后,在生理上排他性强,免疫功能下降,体质虚弱,抗病力低下,因此,要饲喂好怀孕期母牛,喂给多品种、营养全面的配合饲粮,保证胎儿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硒、食盐、骨粉及青饲料的营养需要。还要喂给小苏打等缓冲剂,按采食量的0.7%~1.5%计算喂给。喂给干草数量不能减少,保持牛的良好食欲。母牛孕期的饲粮要保持相对稳定,不突然更换饲料,保证奶质,否则易引起犊牛下痢。  相似文献   
5.
1仔猪群疾病暴发的2星期前,如果母猪会因为、采食下降进而影响泌乳,那么仔猪发生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可能会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如果仔猪在同窝之间转移,那么部分的窝内会出现病弱、生长缓慢仔猪的情况将减少。这样,与采取交叉寄养的情况相比,就更有利于集中精力进行加护、治疗仔猪群。  相似文献   
6.
1 犊牛流感引发的肺炎。该病多发于秋季和冬季,发病迅速,传播极快,在犊牛群中呈流行性发生。  相似文献   
7.
养狐场场址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产效果和生产发展。集体或个体养狐,地址选择一定要合理,建场前应根据养狐所要求的条件,认真进行考察、规划及选场。  相似文献   
8.
在 2 0 0 1年 3月中旬~ 2 0 0 3年 3月中旬的 3个繁殖季节中 ,对蓝狐的采精、冻精、人工授精等技术做了试验研究 ,效果良好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选择 2 4只公狐 ,按顺序编号 ,1~ 8号为 12月龄公狐8只 ,平均采精量 0 .8mL ;9~ 16号为 2 3~ 2 5月龄公狐 8只 ,平均采精量 1.2mL ;17~ 2 4号为 35月龄公狐 8只 ,平均采精量 1.5mL(都是纯精液 ,没有副性腺 )。经试验 ,2 4只公狐均在不同温度、时间、环境、室内、室外和不同年龄等条件下进行人工采精。最快 2 0s,最慢 4 0s,平均 1.1mL ,每毫升精子数在 6~ 12亿…  相似文献   
9.
刚出生的犊牛,在瞬息之间环境巨变,由原来用胎盘进行气体交换环境,变成用肺自主呼吸;由原来生活在恒温的母体子宫内,降落到变化多端的大气温度里;由原来靠母体胎盘供应营养物质的胎儿,变成靠自身采食各种营养物质的独立个体。因此,在犊牛出生后,为确保其健康生长,必须加强护理。笔者采用如下措施,经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犊牛成活率达到了99.9%。(1 )首先将新生犊牛放在干燥的垫草上,如果脐带尚未自行扯断,则用消毒过的剪刀,在距离犊牛腹部1 0 1 2cm处剪断,然后挤出脐带中的黏液,用5 %的碘酒进行消毒。(2 )帮助犊牛呼吸。犊牛出生后,…  相似文献   
10.
从 1 999年开始 ,在绥化、明水、绥棱一些养狐场、户中进行了蓝狐冻精生产和配种试点试验 ,2 0 0 0年以来又向一些养狐场、户中推广应用。现将应用蓝狐冻精影响母狐受胎率的几个主要因素探讨报道如下。1 不同解冻液对受胎率的影响解冻液的成分对精子的影响很大 ,而且精液的质量又直接影响受胎率。 1 999年至 2 0 0 3年经过 5年来的对比试验 ,解冻液成分为蔗糖 1 1 g,甘油 6mL ,卵黄 1 6mL ,纯化水 1 0 0mL ,青霉素、链霉素各 5~ 1 0万IU。比解冻液成分为三 (羟甲基 )胺基甲烷 1 3.1 1 2 g,果糖 5g,柠檬酸 6 .76g,纯化水 344 .1 2mL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