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选用24只3~3.5月龄的波德代(♂)×蒙古羊(♀)和陶赛特(♂)×蒙古羊(♀)杂交一代羔羊,按2×2×2因子设计,研究了两个营养水平下以高果胶的甜菜粕取代小麦的全混合颗粒饲料对两种羔羊瘤胃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营养水平组的pH值显著高于高营养水平组(P=0.015);食后4 h(P=0.019)、6 h(P=0.009)的pH值在营养水平和饲料间存在互作,高营养水平组,小麦组羔羊的瘤胃液pH高于甜菜粕组,而低营养水平组、甜菜粕组的pH高于小麦组;羊品种对pH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24只3-3.5月龄的波德代(♂)×蒙古羊(♀)和陶赛特(♂6)×蒙古羊(♀)杂交一代羔羊,按2×2×2因子设计,研究了两个营养水平下以高果胶的甜菜粕取代小麦的全混合颗粒饲料对两种羔羊瘤胃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营养水平组的pH值显著高于高营养水平组(P=0.015);食后4 h(P-0.019)、6 h(P=0.009)的pH值在营养水平和饲料间存在互作,高营养水平组,小麦组羔羊的瘤胃液pH高于甜菜粕组,而低营养水平组、甜菜粕组的pH高于小麦组;羊品种对pH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代乳粉中添加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s,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同质性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为1个重复,对照组羔羊饲喂不含MOS的代乳粉,试验组羔羊饲喂含0.2 % MOS的代乳粉,试验期21d。羔羊28日龄时,两个试验组各随机选择8只羔羊屠宰,取出消化道,称量各胃室和肠段包含内容物的质量和净质量,量取各肠段长度,用以计算各部位的相对质量和内容物分布,以及各肠段的相对长度。多聚甲醛固定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组织形态和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样品,测定紧密连接蛋白1 (claudin 1)、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结果】除空肠相对长度外(%全肠长度,P=0.040),MOS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活体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相对总胃/肠内容物及总胃肠内容物相对质量(%总胃内容物、总肠内容物、总胃肠内容物)、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和小肠黏膜claudin 1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MOS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并显著降低绒毛宽度(P=0.033,P=0.047,P=0.015),显著上调空肠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28),此外,MOS有提高羔羊回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皱胃肌层厚度及回肠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75,P=0.078,P=0.085,P=0.084,P=0.052)。【结论】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相对质量、长度和内容物分布基本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及肌层的组织形态,维持小肠屏障功能,有利于提高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利用长期人工瘤胃系统——Rusitec系统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和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2×2两因子试验设计,2个因子分别为饲粮精粗比[30∶70(低精料饲粮)和70∶30(高精料饲粮)]和是否添加壳聚糖(0和1 500 mg/罐),共构成4组,每组4个重复。结果表明:与低精料饲粮相比,高精料饲粮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总产气量和丙酸含量(P<0.05);添加壳聚糖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含量(P<0.05);在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0、6 h发酵液氨氮浓度,0、12 h发酵液乙酸/丙酸上,2个因子存在互作(P<0.0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降解率、发酵液氨氮浓度的降低幅度大于低精料饲粮,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丙酸的降低幅度小于低精料饲粮。以上结果表明,改变饲粮的精粗比和添加壳聚糖均能够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且二者之间存在互作,壳聚糖在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中添加效果优于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利用当地饲料资源,提高反刍动物配合日粮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性能,选用西北地区常见的棉籽蛋白、玉米啤酒糟、苹果渣、玉米皮、甜菜粕、菜粕和苜蓿等7种反刍动物常用饲料原料,采用应用滤袋的两级离体消化法对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体外消化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菜粕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有机物体外消化率(IVOMD)和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IVCPD)显著高于其他样品(P<0.05),玉米啤酒糟的IVDMD、IVOMD、IVCPD、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IV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IVADFD)都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全饲粮颗粒料对绵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比例的影响。选用3.5~4月龄,体重15 kg左右的陶赛特(♂)×藏羊(♀)杂交一代公羔15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分A、B、C 3个处理,分别为1、0.9、0.8倍NRC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50 d。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对绵羊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说明饲喂颗粒饲料造成的食糜排出速率提高使瘤胃发酵受限制,但对各种酸的摩尔比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采食较高营养水平饲粮绵羊瘤胃液中丙酸和其他酸的摩尔比显著较高而乙酸摩尔比和乙/丙比显著较低(P<0.05)。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饲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将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饲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将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并结合《饲料学》课程性质,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环节,做到润物细无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综合素养和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8.
钟方寅  郑琛  李发弟  刘婷 《草业学报》2014,23(3):205-214
试验选用6只体重28 kg左右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甘肃高山细毛羯羊, 采用3×3无重复拉丁方设计, 通过消化代谢试验, 对向日葵秆和向日葵盘对绵羊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向日葵秆和向日葵盘风干样品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磷分别为90.73%, 5.72%, 0.89%, 30.15%, 53.09%, 39.40%, 11.61%, 0.84%, 0.13%和89.63%, 11.84%, 2.13%, 12.48%, 23.51%, 15.41%, 14.04%, 0.97%, 0.29%;向日葵秆和向日葵盘对绵羊干物质消化率、氮消化率、氮存留率、有机物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钙消化率、磷消化率及消化能分别为61.61%, 65.37%, 34.72%, 65.19%, 48.18%, 44.89%, 29.10%, 26.07%, 8.75 MJ/kg和70.96%, 69.57%, 41.60%, 76.26%, 60.87%, 58.60%, 37.98%, 44.75%, 9.97 MJ/kg。饲粮中添加向日葵秆对绵羊瘤胃液中乙酸摩尔比及氨氮含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对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摩尔比、丁酸摩尔比、其他酸摩尔比及瘤胃液中总氮、尿素氮、蛋白氮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向日葵盘对绵羊瘤胃液乙酸摩尔比、丙酸摩尔比和乙酸/丙酸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对pH、总挥发性脂肪酸、丁酸摩尔比、其他酸摩尔比和瘤胃液含氮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瘤胃调控是反刍动物营养调控的重要手段,人们期望通过瘤胃调控达到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和生产性能的目的。改变日粮精粗比例、蛋白质组成和日粮物理形态对瘤胃发酵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添加离子载体和有机酸是控制瘤胃甲烷产气和改善瘤胃发酵的有效方法。另外,添加外源酶制剂、饲用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都能达到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作者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改变日粮、添加离子载体、酶制剂、有机酸、饲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手段对瘤胃进行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瘤胃调控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葡萄糖酸钠和植酸酶对肉鸡营养利用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00只1周龄的Arbor Acres(AA)商品肉公鸡,采用2×3试验设计,研究了玉米豆粕型低磷饲粮中添加葡萄糖酸钠(0和2%)和植酸酶(0、500、1 000 U/kg)对肉鸡营养物质利用、胃肠道pH值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饲粮中添加葡萄糖酸钠提高了肉鸡前期的干物质表观存留率(P<0.000 1)和腹脂率(P=0.063);添加植酸酶提高了肉鸡的全净膛率(P=0.065)、腿肌率(P=0.093)、腹脂率(P=0.001),降低了回肠pH值(P=0.07);葡萄糖酸钠和植酸酶在腹脂率提高上存在互作效应(P=0.0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