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土霉素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物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四环素类抗菌素对于治疗黄化型萎缩病病桑有效,但还存在部分病树治疗复发问题。观察研究经土霉素治疗的病桑体内类菌原体的数量、形态等变化状况,将有助于提高病桑药疗效果和阐明复发原因。我们曾报道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的抽提。本文初步报道,用盐酸土霉素处理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病枝条时,对病原类菌原体抽提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桑赤锈病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赤锈病是一种分布广、为害较严重的病害。潜育期短,病菌侵染力强,传播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形成病害大暴发,影响养蚕生产,桑叶损失率可达20%左右。为探求有效药剂和防治方法,在总结国内外药剂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对20多种杀菌剂进行了筛选试验,得出粉锈宁和拌种灵两种有效药剂。通过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85—99%;用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77—95%。并根据药剂特性和桑赤锈病侵染循环的规律,提出了防治方法。经在山东省病区进行较大面积的中间试验表明,防治效果显著。粉锈宁具内吸、内疗和保护作用,对家蚕无毒害影响;拌种灵具同样作用,对家蚕残毒期为7—10天。  相似文献   
3.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方法的改进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类菌原体是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病原。笔者曾报道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及其抗血清制备的初步研究结果。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类菌原体抽提物的数量尚不多,并混有杂质,亦有个别破碎变形者。改进抽提方法,制备出数量较多,形态完整的类茵原体抽提物,对深入研究抽提物的活性至关重要。观察所得类菌原体抽提物在体外保存时的形态变化,有助于探索保存条件及可能维持活性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桑菱纹叶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对桑萎缩病的两种媒介昆虫——凹缘菱纹叶蝉和拟菱纹叶蝉的研究成果,包括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天敌、防治方法和预测预报。两种菱纹叶蝉在外观上不同,拟菱纹叶蝉体较大,带褐色,而凹缘菱纹叶蝉较小,带黄绿色。它们复翅后缘都有一个三角形大斑,当两翅合拢时呈菱形纹。两者的生活史比较相似,但其生活习性有很大差异。凹缘菱纹叶蝉具杂食性(已知有23种寄主植物),和寄生转移等习性,拟菱纹叶蝉食性单一,桑是主要寄主植物。它们一年发生四代,桑园内虫口密度第一代最高,第二、三代非常低,到第四代重新回升。天敌有卵寄生蜂、虫寄生菌和很多捕食性蜘蛛。防治上用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乐果、六六六、杀螟松等,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采用虫卵胚子发育阶段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5.
桑萎缩病在利用四环素类抗菌素治疗时,从药物在树体内分布运转方面,初步探讨了治疗后复发的问题。实验认为,四环素治愈病树是可能的;病树复发主要是给药方法和药物在树体内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现在所用的根干处钻孔注药法,可测到两个浓度陡度。即地下部的高,地上部的低;木质部的高,韧皮部的低。在地上部的韧皮组织内分布浓度最低,甚至不能测出。因此认为:残存病原将会重新繁殖,导致复发。本实验测得桑萎缩病药疗的土霉素有效浓度,应不低于25单位/克组织;药物在树体内可维持34日。  相似文献   
6.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流行与桑品种的抗病力有密切关系。因此,查明桑品种抗病力的强弱,选用抗病力强的桑品种,是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的重要一环。在江苏部分蚕区,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曾盛发为害,造成很大损失。为了选拔黄化型萎缩病的抗病桑品种,曾应用大田诱发法,对现有几个主要品种,进行抗病力的鉴定,查明红皮大种、湖桑32号以及各蚕种场的剑持等品种的抗病力是弱的,湖桑7号、湖桑199号的抗病力较强。利用田间诱发法鉴定桑品种抗病力的优点是在比较接近自然状态下来反映其抗病力的强弱,但所化时间至少要三年之久。通过几年来的试验证明,应用嫁接发病中量(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桑赤锈病害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山东省地处北纬35—37°之间,全省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为12—14℃,七、八月份气温平均在25—27℃之间;全年降雨量650—800毫米,夏秋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宜桑宜蚕,是我国重要蚕茧生产基地之一。 山东省主要蚕区的桑树病虫害相当严重,如桑亦锈病、桑蟥和桑叶螨等,对养蚕、栽桑影响很大。1981年,在山东省丝绸总公司的支持下,我们对山东省蚕茧主产区的桑赤锈病害进行了考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及其抗血清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0.1M MgCl_2(内含0.3M甘氨酸、pH7.6)溶液对新鲜病桑嫩茎皮进行抽提,用蜗牛酶处理,结合差速离心,可制备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物。在抽提物中,可见同样处理的健桑中不存在的、球形和椭圆形类菌原体质粒,其大小为200~300毫微米。在抽提物的包埋切片中,也可观察到球形和椭圆形、具典型结构的类菌原体质粒,其单位膜清晰可见,大小为100~710毫微米,从而证实抽提物中确实含有类菌原体。用这种类菌原体抽提物可制备兔抗血清,效价为1:64~128,可以用于检测桑树中是否含有类菌原体。  相似文献   
9.
桑赤锈病防治研究——剥除初次侵染病芽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春季剥除病芽防治桑赤锈病的方法历见于国内外有关桑赤锈病防治的文献资料。但是,关于剥病芽的方法,时期及其防治效果未见资料报导。因此,春季剥病芽防治并不十分重视,甚至沦为一般清洁措施。近年来,作者等在研究桑赤锈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的基础上,在江苏省吴县洞庭公社桑园进行春季剥病芽防治桑赤锈病的试验,探讨剥病芽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现将所得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春季,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湖桑32号”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株和健株的桑芽和叶片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功酶作了检测.发现,病株的前两种酶的同功酶与健株的有明显的差异.用同样的方法,在晚秋(桑树的休眠期)对桑树韧皮部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功酶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病株的酯酶同功酶与健株的也有明显的差异.这一方法对桑萎缩病诊断和检疫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