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本文通过对莒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存在问题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模式,为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畜禽粪污资源化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养殖场产生的粪污解决面源污染,还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有机粪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娜  张开磊 《饲料博览》2023,(5):75-78+82
为了给莒县布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收集莒县2018年以来人间布病数据,并对布病发病趋势、发病原因、发病区域、发病年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以来,莒县累计报告人间布病255例,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人群从羊(牛)饲养、贩卖和屠宰人群向多行业人群辐射,发病病例从2018年涉及的10个乡镇(街道)扩展到17个乡镇(街道),发病区域随养殖区域不断扩大,发病年龄从高龄化逐渐向低龄化发展;从发病季节性看,布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传播。当前,一段时间内莒县人间布病流行有增加趋势,根据对莒县人间布病发病原因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布病的整体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利用微生物发酵鸡粪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料,为鸡粪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以从五龙鹅肠道分离的草酸青霉为发酵菌株,通过对鹅源草酸青霉发酵鸡粪生产生物肥料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研究,来探讨发酵鸡粪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利用草酸青霉为发酵菌株发酵鸡粪,使鸡粪中的氮、无机磷、有机质的含量分别提高12.13%、74.7%、15.6%;粗纤维的含量降低39.15%;氨气浓度降低了55.12%;发酵后的鸡粪大肠杆菌菌值为0.04,明显高于未发酵鸡粪(0.0004);寄生虫卵死亡率为96%。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的发酵鸡粪的工艺为:氮增幅最大时的发酵时间为60h,料水比为1:2,料层厚度为45cm,发酵温度为32℃;无机磷增幅最大时的发酵时间为60h,料水比为1:2,料层厚度为35cm,发酵温度为32℃;氨气浓度降低幅度最大时的发酵时间为60h,料水比为1:3,料层厚度为35cm,发酵温度为32℃。  相似文献   
4.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水平发酵葡萄籽粕对5~12周龄五龙鹅消化生理、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发酵葡萄籽粕使用效果和适宜添加水平。选用5周龄五龙鹅288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公母各占1/2)。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Ⅱ组)、4%(Ⅲ组)、6%(Ⅳ组)、8%(Ⅴ组)、10%(Ⅵ组)的发酵葡萄籽粕。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Ⅴ组十二指肠和空肠中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及胰腺中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Ⅳ组胰腺中胰脂肪酶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Ⅴ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Ⅳ组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Ⅴ组肠道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Ⅳ、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Ⅳ组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Ⅳ组肌层厚度显著提高(P0.05),Ⅴ组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4)各组免疫器官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Ⅴ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提高(P0.01);Ⅳ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Ⅴ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由此可见,发酵葡萄籽粕能显著提高5~12周龄五龙鹅消化酶活性,优化肠道组织结构,提高鹅的抗氧化能力,对免疫器官指数没有影响。建议饲粮中发酵葡萄籽粕适宜添加水平为6%~8%。  相似文献   
6.
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莒县畜牧业得到了快速高效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莒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养殖业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养殖模式及落后的管理方式给生态环境及人民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为寻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水平发酵大豆皮对5~12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以确定发酵大豆皮的使用效果和适宜添加水平.选用5周龄五龙鹅216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鹅(公母各占1/2).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对照组)、3%(Ⅱ组)、5%(Ⅲ组)、7%(Ⅳ组)、9%(Ⅴ组)、11%(Ⅵ组)发酵大豆皮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Ⅳ组、Ⅴ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Ⅳ组显著提高了屠宰率和胸肌率(P<0.05);Ⅴ组显著提高了胸肌率和腿肌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Ⅳ组、Ⅴ组均极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利用率(P<0.01).各组之间能量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大豆皮粗蛋白质、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磷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未发酵大豆皮(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Ⅴ组显著提高了总氨基酸利用率(P>0.05);Ⅳ组、Ⅴ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大多数氨基酸的利用率(P<0.05或P<0.01).4)Ⅲ组和Ⅳ组小肽利用率较高,均显著高于Ⅵ组(P<0.05).由此可见,发酵大豆皮能提高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5~12周龄五龙鹅饲粮中发酵大豆皮适宜添加水平为7% ~9%.  相似文献   
8.
饲料原料短缺是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发展中最大因素。但可作饲料原料的非谷物饲料资源却又很少或没有被开发利用,白白被浪费掉,还污染了环境。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饲用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产量得到了快速增长,饲料资源的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文章综述了我国非谷物饲料资源的应用状况、限制其利用的原因、酶制剂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9.
利用MRS培养基从酸奶中分离出1株乳酸菌,并用经典分离法对所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系统的细菌学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乳酸菌属。对其进行生长曲线、pH及酸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乳酸菌的对数生长期为18 h;培养以后pH下降达到稳定;酸度较高的产酸时间为前18 h。该菌株生长速度快,产酸量高,适合作为发酵饲料的菌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