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毛兔乳房炎在我县临床发病率最高时占母兔疾病的35%。其危害不仅引起母兔自身的疾病和死亡,更主要的是小兔吃了患病母兔的奶,引起发病和死亡。直接影响长毛兔生产的发展。临床常见的乳房炎分败血型、化脓型、普通型三个类型。  相似文献   
2.
运用干扰素诱生剂结合中西药治疗鸭病毒性肝炎荥经县兽医防检站(625200)吴建君1997年8月,我县复顺乡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天府肉雏鸭突然发生急性大批死亡。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几方面综合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运用干扰素诱生剂结合中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荥经县饲养长毛兔始于1981年。荥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培育出了优良的雅荥长毛兔品系。历年来,长毛兔生产有波动起伏。其养殖数量直接受制于兔毛价格的涨跌。为稳定长毛兔生产,荥经县委、政府、畜牧局及有关部门采取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措施,使荥经养兔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严峻考验。事实证明,作为贫困山区的农业县,长毛兔生产的发展起了经济支柱作用。 1 长毛兔的引种及饲养 1981年5月,县畜牧局从安岳县引进安哥拉长毛兔213只,由于价格及饲养管理等诸多因素,未形成规模饲养,经济效益低微。1982年至1984年,县畜牧局及县内各乡先后到上海、江浙一带引进长毛兔3700多只,年底全县已存栏长毛兔2万余只。1985年又从中国进出口公  相似文献   
4.
应用调痢生治疗雏鸡白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1 症状;以品种优良、生长发育迅速、吮乳后期仔兔及断奶不久的幼兔多发。急性病例多无前期症状,常突然发生。病兔两前肢无力、瘫软先趴下,继而后肢趴下,不能站立。一般尚能吃食,粪便也无异常。慢性病例表现为蹲于一隅,有的出现进行性嗜眠,有的腹部可出现膨大,衰弱,四肢软弱,但尚能站立,以后逐渐则完全不能站立。少食,逐渐不食。2 原因分析2.1 长期饲喂缺钙饲草、饲料。部分农村养兔冬春季节青料以秧脚田种植的青菜叶、白萝卜缨为主,这类饲草为贫钙饲料。幼兔期补饲,由于品种好的兔对其特别重视,为促其生长,常用肉仔鸡饲料…  相似文献   
6.
7.
3%胰蛋白膘肉膏汤内加入1:40或1:80的抗猪丹毒高免血清及一定种类与数量的抗菌素,采用血清培养凝集试验对猪丹毒病料30份进行检测,检出率为100%;对人工接种并致死的丹毒病猪13例按时检测共32头次,检出阳性30头次,检出率为93.8%。自然病例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采血检验也可检出。阴性反应一般16~20小时可以得出结果。试验同时证实:血清培养凝集试验对检测由1a型及2型猪丹毒杆菌所引致的病例及病料都是有效的。卡那霉素(400微克/毫升)、庆大霉素(50微克/毫升)及万古霉素(25微克/毫升)按量加入猪丹毒血清培养液内可加大:消除与其它常见病原菌的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同时明显提高对污染、甚或腐败病料的检出率。能充分满足基层现场的实际需要。上述诊断液分装成便于携带及使用的安瓿管,4℃冰箱内保存,有效期至少可达2个月。  相似文献   
8.
我县在1989年按照上级部署进行了较全面的畜禽疫病普查。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畜牧业产业结构及畜产品流通的变化,在1989年普查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兽医门诊、基层定点调查:全县各乡开展疫情监测等三个方面,采用临床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及药物诊断性治疗及必要的实验诊断方法,综合判定病性。重点是研究这几年畜禽疾病新动向及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在新形势下畜禽疫病的防制对策。1调查情况门诊病例5192(个、群),疫病监测(畜禽发病总头数)82649(头、次),活畜市场调查70232(头),定点调查250户畜禽4317(头、只),解剖畜禽31…  相似文献   
9.
1991年,某蛋用型鸡场34日龄星杂579种鸡在断喙后次日突然爆发疾病,(后经各方面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炎)从第一天出现症状至第三天开始死亡,经采取紧急防制措施,到第九天控制死亡。九天累计死亡110只,死亡率13.8%。我们对不同阶段死亡的鸡尸进行随机抽样,解剖32只,检查数占总死亡数的29.1%,现将尸检病变分析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由于传染来源广泛,感染宿主众多,传播途径多样;加之其病原菌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及抵抗力,因之而成为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实践表明,系统预防注射或其他防疫措施,在控制病的流行上具有积极意义,但不足以消灭它,故迄今猪丹毒仍是猪只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们从1980.10~1981.6,曾经对所收检的主要为急性败血型死亡猪病科90份进行系统化验,发现猪丹毒49例(约为5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