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动导航小车是科技不断进步的产物,在这个小车中安装了自动导航装置,可以使小车沿着指定的路径行驶,这种类型的小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功能更多,是自动化物流系统中一项重要的设备。在研究自动导航小车时,需要对其路径规划以及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还要尽量降低设计中存在的误差,这样才能使自动导航小车在复杂的环境下更好的运行。本文对路径规划的定义以及方法进行了介绍,还对不同环境下自动导航小车的路径规划策略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自动导航小车各部分软件的控制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长白山区越冬的蜂群,于3月上中旬排泄后,通过紧脾缩巢繁殖,至4月未5月初为早春繁殖阶段。本阶段外界气温:3月份平均-4~-6℃、4月份4~6℃左右,早春繁殖是在温度较低、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的不利条件下进行的。能否把蜂群管理好,关系到全年的养蜂生产。为此,要做好如下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了加快黑龙江省龙江县肉牛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龙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黑龙江省肉牛生产第一县”的发展目标.并积极研究探索肉牛生产规模化养殖模式。鉴于全县肉牛养殖户相对分散、规模较小的实际情况.龙江县于2007年初在白山乡成立了县内首家肉牛养殖托牛所。该托牛所建有标准化牛舍3栋,一次性人栏肉牛可达到1000头。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畜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草原面积逐渐减少,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环境对农民饲养什么品种起到重要的作用。从现在的饲养环境观察,比较适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76年在延边几个重点蜂场开展选育优良杂交种和换种的试验工作,经过3年试验,从20多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K×E)、(E×G)、(G×E)、(G×K)、(K×G)、(G·A×K)、(A·S×K)、(S·E×K)8个组合。为了验证初选效果的可靠性并确认最佳的单交组合,以便今后长期推广使用,为此再次进行了严格的重复对比。  相似文献   
6.
2002年,龙江县引入鲁西小尾寒羊基础母羊4706只,利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进行杂交改良。通过一年的杂交改良实践,F_1代羊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1 外貌特征 F_1外貌特征发生明显的改变。改良F_1鼻梁平直、耳短小直立、腿短粗壮、背腰平直、后躯深宽、尾细长,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在我县各养猪厂发现猪脐疝病病例有增加的趋势,病猪为2~3月龄,体重在15千克以下,多数因先天性脐孔过大、闭合性发育不好或饲喂过饱及环境狭窄拥挤等因素造成大网膜和肠管从脐孔处流出并在皮下形成疝囊。随日龄和体重增大,脐疝也增大,如不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时间稍长疝囊底部的皮肤磨破后,疝内容物会脱出,导致猪只死亡。近两年来,笔者共手术治疗该病10余例,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8.
蛋鸡群产蛋有一定的规律性,开产后,产蛋量逐渐上升,进而进入产蛋高峰,持续4~5星期后便开始下降。在生产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产蛋鸡群产蛋率  相似文献   
9.
肉牛养殖需注意的几点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展养牛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落后饲养方式,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科学规范饲养管理技术,积极推选“杂牛—饲草—补料”的节粮高效饲养新模式。1选喂杂牛杂交牛,因为杂交牛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短时间内可生产大量优质牛肉。若无杂种牛,可选年龄3~8岁、体重250kg、膘情中等、健康无病的本地阉牛短期育肥。因为牛在8月龄以前生长发育速度最快,8月龄~2周岁次之,以后生长  相似文献   
10.
蜂群在自然繁殖中受不同条件影响,形成了强弱不等的群势。人工饲养的蜂群在人为管理环境中可以按需要任意改变其群势,但不管群势怎样改变,其消长规律依然随着气候和蜜源的变化而变化,早春是蜂群群势最弱阶段,通过春繁在流蜜期达到最强盛阶段,越冬前蜂群又降到较弱阶段,人为管理循着蜂群的消长规律,采取措施加速繁殖蜂群,增强群势,提高蜂群的生产能力。蜂群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