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浙江沿海地区,三疣梭子蟹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笔者在总结多年三疣梭子蟹养殖生产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通过指导养殖生产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是根据三疣梭子蟹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生态要求,将三疣梭子蟹养殖全过程划分为种蟹培育期、苗种繁育期、中间培育期、养成生长期、膏蟹培育期等5个阶段,在养成期结合浙江地区的气候特点又细分为生长期、高温期、交配期等3个管理阶段,各个阶段采取相应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开展养殖工作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是落实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农业部关于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总体要求,2006年宁波市将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渔业技术推广的切入点,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为载体,全面推进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加快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帮助渔民致富。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养虾池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虾池水域,进行立体化养殖,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一条途径。近年来,初步探讨虾蛏混养方法,我认为,虾蛏混养,使虾蛏有机地结合,缢蛏利用虾池过肥的水,可改善水质条件,挖掘了虾池生产潜力,促进虾池生  相似文献   
4.
双斑东方Tun人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金忠文 《科学养鱼》2007,(11):49-50
一、2006年梭子蟹养殖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疾病有纤毛虫病、蜕壳不遂、乳化病、烂鳃、不明原因死亡等。纤毛虫病:水质败坏,长时间不能蜕壳,大量纤毛虫附着在甲壳和附肢表面;蜕壳不遂:蟹不能按自然节律蜕壳,延长蜕壳时间,在蜕壳过程中发生死亡。与蟹缺氧和营养不良有关。细菌性的烂鳃病:池塘底质恶化,台风期池塘水体中大量泥沙的侵害造成鳃丝受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虾育苗期间细菌性疾病危害越来越严重。中国对虾育苗期间丝状细菌病时有发生,造成虾苗死亡。目前,有关虾苗丝状细菌病防治的报道不多。笔者就在中国对虾育苗过程中,丝状细菌病的防治体会,作些阐述。一、丝状细菌病的症状和危害丝状细菌病病原体为,白色丝状细菌(Lencothrix mucor)又称发状白丝菌、类白丝菌(Loncothrix—Like Filaments)。据报道,该病在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和亲虾均有发生。中国对虾以溞状幼  相似文献   
7.
斜管虫是对虾养殖生产的一大新害。斜管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一种。呈桔红色、体为卵圆形、周身有纤毛、营浮游生活(有时也沉于池底)、繁殖力强、喜集群、喜生活于水质较差的水质。其主要危害是:自身能分泌出一种有毒物质,毒害对虾和其他生物;大量繁殖并集群,造成虾池水质整个或局部缺氧。斜管虫多发生于水质差的虾塘。为预防其发生,虾池清塘要彻底;合理投喂饵料,加强水质管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水产苗种培育中滥用药物、高温促长的劣质苗种严重威胁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局面,亟待研究有效、实用的高品质苗种培育方法。为此进行本试验,研究黑鲷苗种池塘半生态系培育技术。一、试验材料和方法育苗试验于2000~2001年,在宁波市水产研究所水产苗种实验场进行。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1号池300米2,正方形,2号池和3号池280米2,长宽比为1.5∶1,池水深度为1.5米,池底埋有排水管,进水采用水泵抽水,池水经过清淤,生石灰每池100千克和漂白粉清池消毒处理。2.池塘生态系的人工建立放养仔鱼前20天…  相似文献   
9.
池塘底充式增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池塘底充式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高效增氧方法,选择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产性养殖池塘,进行底充式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底充式增氧方法比水车式和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效果明显.实际应用中微孔管和PVC管作为充气管,两者增氧效果基本相同,PVC管道更经济实用;充气管道的合理间距为4~6 m,鼓风机的功率配置0.30 kW/667 m2,可以满足水体溶解氧最低值3 mg/L的增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