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所谓免疫,就是指在病原微生物侵入生物体的过程中,生物体动员自身的防御力量阻止病原体的人侵、生长、繁殖,控制其传播,解除病原体毒害的过程。免疫预防,就是人为地将已灭活而未损害其抗原性的疫(菌)苗或弱毒化的疫(菌)苗等生物制剂接种生物体内,使之在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以预防和抵抗相对应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采取免疫的方法预防和控制鱼类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免疫预防对于培养养殖对象的免疫品种和抗病个体具有重要意义,筛选有免疫保护力的个体,培育成抗病力强的群体是控制…  相似文献   
2.
牛蛙腹水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贺路  艾晓辉 《淡水渔业》1995,25(3):16-18
从患腹水病的牛蛙腹水中分离到二株细菌,人工感染可使牛蛙、青蛙、银鲫和BALB/C小鼠致死,生理生化及G+C含量测定属于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该菌与本地分离的出血性败血症菌株间的交叉凝集反应小于1:40。  相似文献   
3.
应用我们自己纯化的草鱼生长激素(gcGH)作为抗原免疫6周龄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进行细胞融合。用常规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从167个被测克隆中筛选出7个阳性克隆,阳性率为4.1%。其中中等强度阳性克隆5个,强阳性克隆2个(1D2B9和3E8A5)。将强阳性克隆经过3次有限稀释  相似文献   
4.
鱼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杂交瘤技术,用浓缩的鱼呼肠孤病毒(Fish Reovirus FRV)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O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共获得B_7、C_6.D_9.G_7、E_4、F_5,F_7七株分泌抗鱼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这七株细胞经液氮反复冻存、复苏及连续培养,可稳定分泌抗FRV的单克隆抗体.这七株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为90~98条,明显高于SP2/O细胞(71条).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经琼脂双扩散法证实分别属于小鼠r球蛋白中的IgG_1、IgG_(2a)和IgG_(26)亚类.ELISA测得腹水抗体滴度1:2万~1:40万,病毒中和试验显示C_6、G_7有中和作用,滴度达1:64.  相似文献   
5.
大鲵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贺路  刘鉴毅 《水利渔业》1999,19(1):29-30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分布较广、体型较大的有尾两栖类。大鲵不仅在研究动物的进化方面有重要意义,且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近年由于大量捕捞,大鲵资源锐减,为此很多地方开展了人工养殖研究并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作者将发生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内脏匀浆,30000r.p.m离心30分,将沉淀重悬,细菌过滤器过滤后,注射病蟹内脏接种健康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人工感染试验,感染蟹表现出与野外发病中华绒螯蟹同样的症状。超薄切片后,电子显微镜下在细胞质中可观察到病毒样颗粒及略小于细胞核大小的病毒包埋体样结构。  相似文献   
7.
淡水养殖鱼类细菌出血性败血病药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防治淡水养殖鱼类细菌出血性败血病的口服药物败血宁的系列实验研究表明:败血宁主药(BL)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MIC为4μg/ml,在剂量10~30mg/kg范围内进行鱼体内抗菌试验,对鲢、银鲫的预防和治疗性给药有效率皆在80%以上,其LD50为615.2mg/kg,属低毒,对鱼类较为安全;以30、60mg/kg的剂量口灌银鲫进行微核试验证实BL诱发红细胞微核率不明显,无潜在致突变作用。用HPLC法测定BL在鱼体内治疗浓度维持时间为8~9h,消除半衰期t(1/2β)为2.5h,连续灌药3d后停药5d在银鲫血浆中未检测到BL的含量。以30mg/kg的剂量进行了四年的池塘应用试验,统计有效率为92.9%,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鳖病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鳖病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杨先乐,贺路,柯福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沙市434000)关键词鳖病,病原,流行规律,防治STATUSQUOANDPROSPECTFORRESEARCHINGDISEASESOFSOFT-SHELLEDTURTLE...  相似文献   
9.
沙市地区暴发性传染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1年6—9月,从湖北省沙市市及江陵县患暴发性传染病的鲢鱼、鳙鱼、团头鲂、白鲫和鲤鱼体内分离到10多株病原菌;这类细菌能够使多种淡水鱼致病,20℃—28℃时,LD_(50)为10~(4.2)—10~(5.0),能够产生溶血毒素和细胞毒素。经鉴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亦是沙市地区暴发性传染病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0.
Carel氏瓶静置培养草鱼CIK细胞,细胞2~3d内长成单层,细胞单层均匀而稳定;旋转瓶培养,细胞7d左右长成单层,细胞单层面积大,病毒培养产量高。2种方式所培养病毒的TCID50/ml值稳定在6.0左右。0.1%福尔马林4℃条件下灭活病毒材料17d制备疫苗,疫苗性能稳定,安全性好。疫苗效力检验结果表明,注射免疫10d和浸泡免疫10d后,免疫鱼体内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07.9±11.0(3)和68.5±9.9(3),免疫保护力分别为(77.1±8.9)%(3)和(73.9±8.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本研究建立了草鱼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大规模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疫苗生产和生产性免疫试验,免疫草鱼成活率平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