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欧美杂种鲜食葡萄"巨峰"为试材,研究了配方肥花多乐、果多乐以及养多乐不同喷施浓度及喷施次数对葡萄坐果率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喷施花多乐1次可提高"巨峰"葡萄坐果率;幼果期喷施果多乐600倍液2次或1 200倍液1次可显著增加葡萄单粒重、单穗重、果实横径以及果实含糖量;喷施花多乐、果多乐、养多乐均可提高"巨峰"果皮中花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数理统计在农业科学和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贤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11-4512
讨论了数理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数理统计学在农业中的研究和应用以及数理统计学在农业科学和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大型鸡场鸡的常见病如大肠杆菌和鸡盲肠球虫病等通过加强管理、免疫与使用药物等已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在我省养鸡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的个体养鸡户包括“公司+农户”模式中的不少农户对鸡病的综合防治水平还是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对常见病的诊断不清、滥用药物导致细菌产生严重的耐药性。笔者于2000年5月对广州市郊9个鸡场进行调查,发现有不少艾维茵鸡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拉血粪等症状,导致很多鸡只死亡,使用常规药物不能阻止死亡。笔者对该病作了诊治,报道其一代表病例的诊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架式与新梢留量对赤霞珠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军贤  张振文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8):3784-3790
【目的】研究架式与新梢留量对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影响。【方法】以赤霞珠为试材,采用HPLC分析法,研究不同新梢留量、单篱架与“V”形架栽培条件下所酿干红葡萄酒中单体酚的种类及含量。新梢处理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延长1 m架面留新梢10、13和16个。【结果】(1)单体酚总量随单位新梢留量的降低而增加(119.08—146.40 mg•L-1),且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V”形架栽培下的葡萄酒单体酚总量(133.47 mg•L-1)高于单篱架(119.08 mg•L-1)。(2)各处理条件下葡萄酒中非类黄酮含量(100.13—123.46 mg•L-1)均高于类黄酮含量(17.08—25.25 mg•L-1),前者占单体酚总量的81.08%—85.66%,后者占14.34%—18.92%。(3)各处理条件下均可检出待测10种单体酚,类黄酮类物质以儿茶素为主,非类黄酮类物质以没食子酸为主。【结论】降低赤霞珠葡萄单位面积留梢量可提高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含量;“V”形架栽培可提高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集约化鸡场的常见病如大肠杆菌病和鸡盲肠球虫病等通过加强管理、免疫与使用药物等已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在我省养鸡业中占有一定比例的个体养鸡户 (包括“公司 +农户”模式中的不少农户 )对鸡病的综合防治水平还是较低 ,主要表现在对常见病的诊断不清、滥用药物导致细菌产生严重的耐药性。笔者于2 0 0 0年 5月对广州市郊 9个鸡场进行调查 ,发现有不少艾维因鸡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拉血粪等症状 ,导致很多鸡只死亡 ,使用常规药物不能阻止死亡。笔者对该病作了诊治 ,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广州郊区某个体鸡场饲养 860 0只 1 5日龄鸡 ,主要…  相似文献   
6.
以烟台地区广泛种植的欧亚种(Vitis vini fera L.)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et)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产量缩短了“蛇龙珠”果实的成熟期.随着产量的减少,“蛇龙珠”葡萄中总酚和花色素含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单宁的含量在一定产量水平内随着产量的减少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胶东半岛地区葡萄病害与葡萄整形方式和架式的关系,对酿酒葡萄赤霞珠进行4种架式改造:A为"V"型架,干高50 cm,结果部位约集中在60 cm;B为"V"型架,干高80 cm,结果部位约集中在90 cm;C为单篱架,干高50 cm,结果部位约集中在60 cm;D为单篱架,干高80 cm,结果部位约集中在90 cm;以多主蔓扇形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B、C、D 4种整形改造架式对减轻或控制霜霉病有一定的作用;随着葡萄浆果成熟度增大,4种整形改造处理区和对照区果实炭疽病病害都在加重,但加重的程度不同;在浆果成熟后期,炭疽病的严重程度依次为BACCKD,D架式对减缓该地区炭疽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9年以陕西杨凌的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果实外观和物理性状、果粒纵横径、质量、容积的变化规律,为葡萄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赤霞珠果粒纵横径的变化呈"单S"型曲线,分为3个时期,即快速生长期(6月1~22日)、缓慢生长期(6月22日至7月20日)和平稳生长期(7月20日至8月22日)。在快速生长期,果粒纵径和横径变化最大,纵径日均增长率为15.61%,占总生长量的64.48%;横径日均增长率为17.61%,占总生长量的60.84%。赤霞珠果粒质量和容积的变化呈"双S"曲线,分为4个时期,即极快生长期(6月1~22日),缓慢生长期(6月22日至7月15日),快速生长期(7月15~26日)和平稳变化期(7月26日至8月22日)。极快生长期变化最大,果粒质量和容积日增长率分别为691.75%和561.67%,分别占总生长量的44.45%和45.49%;快速生长期果粒质量和容积日增长率为4.30%和3.92%,分别占总生长量的30.69%和28.51%。  相似文献   
9.
针对酿酒葡萄多主蔓扇形果实品质存在的问题,以新疆玛纳斯县"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梅鹿特"(‘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和"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为材料,分析了多主蔓扇形距离地面不同结果部位成熟果实的还原糖、总酸、花色素苷、单宁、总酚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多主蔓扇形果穗从距离地面40~120cm以上均有分布,不同层的果实成熟品质差异较大,给酿造优质葡萄酒带来困难;供试4个品种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均以距离地面较高结果部位的果实更好,上层果实还原糖、花色素苷(红色品种)、单宁和总酚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下层;供试4个品种果实含酸量普遍较低,应引起生产上的重视。建议在酿酒葡萄的栽培中采用结果部位等高的整形方式,有利于保持酿酒葡萄原料品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高度结果部位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泾阳县主栽的酿酒葡萄赤霞珠和北醇为试材,研究了距地面40、801、20 cm结果部位成熟果实的糖、酸、总酚、单宁及花色素苷含量。结果表明:赤霞珠和北淳在结果部位高度距地面80 cm时,葡萄果实中的还原糖、单宁、总酚及总花色素苷含量均显著高于40 cm及120 cm。单宁和总酚含量在80 cm部位高度表现最高。说明,结果部位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葡萄果实中糖分和酚类物质的积累及果实中酸的条件。综合比较,在陕西泾阳,赤霞珠和北醇均以80 cm结果部位的果实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