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7篇
  202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孙俊  王云 《齐鲁渔业》2003,20(2):19-20
减少单位苗壳数量又能增加单位的附苗密度,提高壳孢子的附着率,这是提高紫菜增产增值的有效措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本县娘宫村紫菜育苗室进行了紫菜种培育对照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培育池条件和育苗器材培育池2口(房顶瓦片遮阳),长9 m,宽2.3 m,深0.6m;挂养材料:竹杠60根  相似文献   
2.
三疣梭子蟹俗称海螃蟹,是一种个体较大的海产食用蟹,尤以鲜活的三疣梭子蟹在市场上颇负盛名.2003年,笔者在福建省平潭县港东村进行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试验,取得成功,现将其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减少单位苗壳数量、增加单位的附亩密度、提高壳孢子的附着率是提高坛紫菜增产增值的有效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笔者在福建省平潭县娘宫村坛紫菜育亩室进行了坛紫菜苗种培育对照试验。一、培育池的条件和育苗器材1.培育池:2口(有房顶瓦片遮阳),分别为长9.0m,宽2.3m,深0.6m。2.挂养材料:竹杆60根,每根长2.4m,直径4.0cm~5.0cm。3.文蛤壳:33000个/池×2池,每个文蛤壳壳高5cm~6cm。4.文蛤壳排列距离:60杠/池(杠距15cm),28窜/杠(窜距8cm),20壳/窜(壳距5cm)。二、种芽的来源和采苗时间取人工养殖的成熟母菜做种芽,种芽冷冻时间在一个月内…  相似文献   
4.
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经济价值较高,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被利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海蜇营养成份的独特之处是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2002年,笔者在福建省平潭县北唐乡进行海蜇池塘养殖试验,取得成功,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池塘选择面积5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最好附近有淡水水源以便调控水体盐度,池水水深在1.5m~2.0m为宜,且应在岸边水深0.5m处设置围网,以防海蜇抢滩死亡。二、清塘消毒养虾池清除淤泥,用30ppm~50ppm的漂白粉或100kg/亩~150kg/亩的生石灰消毒。三、注水池塘进水应在放苗前10天结束,进、排水口应设置40…  相似文献   
5.
褶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固着型经济贝类,具有食物链短、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随着福建省平潭县褶牡蛎养殖业的发展,褶牡蛎养殖已从传统的滩涂养殖发展成为浅海浮筏式(垂下式)养殖、棚架式养殖等等,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其中,苗种普遍采用自然海区采苗法获得,现将其采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高分辨率(0.125°×0.125°)再分析气象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36年间藏中地区气象因子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讨论了低温和大风对藏中电网线路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为藏中地区电网设计和电网安全维护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为:(1)温度和风速都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年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 1月平均温度最低,最容易引起电线覆冰;风速则表现出冬春季大、夏秋季小的分布特征.(2)低温日数多年来有减少的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大风日数与平均风速变化相近,近10年来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也表现为冬春季多,夏秋季少的分布特征,并主要集中在1-3月之间.  相似文献   
7.
提高坛紫菜壳孢子附着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少单位苗壳数量、增加单位的附亩密度、提高壳孢子的附着率是提高坛紫菜增产增值的有效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笔者在福建省平潭县娘宫村坛紫菜育亩室进行了坛紫菜苗种培育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8.
9.
三疣梭子蟹俗称海螃蟹,是一种个体较大的海产食用蟹,尤以鲜活的三疣梭子蟹在市场上颇负盛名。2003年,笔者在福建省平潭县港东村进行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试验,取得成功,现将其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池塘选择池塘面积约为5亩左右,池水水深在1.5m~2.0m之间,底质以砂底质为主,若底质中的淤泥过多,含有腐殖质、硫化氢,病原菌等也较多,会影响三疣梭子蟹的生存和生长。池塘进排水方便,同时池塘附近有淡水水源,以便调控池水的盐度。为了提供三疣梭子蟹生活的隐蔽场所,在养殖池中要种植一些江篱,以供三疣梭子蟹栖息,效果较好。二、清塘消毒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