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9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池塘高密度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单产迅速上升,池塘水域环境因投饵施肥增多、治病用药频繁、日常操作不当等因素日益恶化,在养殖季节时常出现泛塘、用药死鱼、暴发性鱼病、中毒等突发性情况所产生的意外风险,给广大渔农造成很大、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笔者长期工作在池塘养鱼一线,对养殖季节的突发性情况总结为四个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渔农参考。  相似文献   
2.
傅力亚 《科学养鱼》2006,(11):11-11
池塘鱼种进入冬眠期,活动量少,一般不吃食,靠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到来年春季体重一般会减轻10%~20%。这期间如管理不当,会造成鱼种死亡率高达15%~25%,从而影响来年的正常养殖。为此特别提出鱼种安全越冬和关键技术,供参考。一、越冬期鱼种死亡的原因1.水体严重缺氧冬  相似文献   
3.
傅力亚 《科学养鱼》2007,(12):16-17
本文系统地介绍养鱼池塘的建造技术,供参考。一、养鱼场址的选择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养鱼的首要条件就是有水,养殖期内不论丰水期、枯水期都要能够满足池塘的最大用水量。因此最好在河流、湖泊、水库的附近开挖鱼塘,建设养鱼场,同时详细了解水质状况,避免工业污水、有毒污水等排放引起污染。总的来说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鳙鱼的“鱼头”深受群众的青睐。“鱼头”的售价坚挺,因而养殖户兴起了一股以池塘主养鳙鱼的热潮。随着放养密度的加大和投喂配合饲料.水质难以调控,鱼发病率高,特别是5~10月份鳙鱼的细菌性败血病,使死亡量逐年上升,给养殖户带来很大损失。笔者通过对所在地几十户养殖户的调查分析.提出鳙鱼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4-5月,我国长江流域的湖北、浙江、江西等地会相继出现淡水小龙虾大量死亡的案例,经诊断基本证实引起这些小龙虾死亡的病原体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从发病的现场调查来看,无论是野生还是养殖环境条件下都有暴发大规模病毒病的经历,发病水体往往具有养殖密度较大、环境相对较差、养殖水温度偏高和日照增长等特点。现将小龙虾病毒性疾病的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症状患病初期病虾螯足无力、行动迟缓,伏于水草表  相似文献   
6.
正泥鳅俗名真泥鳅。为探索在池塘专养泥鳅的效果,在总结前两年养殖情况的基础上,2015年又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示范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试验池选择与准备试验池选自单位租用的吉安市井冈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养殖基地,1号池面积3亩,2号池面积5亩,长宽比为3∶1,东西走向。池深1.5米,池底留有淤泥23厘米,池壁夯实无渗  相似文献   
7.
池塘鱼种进入冬眠期,活动量少,一般不摄食而依靠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到翌年春季体重一般会减轻10%~20%,这期间若管理不当则会造成鱼种死亡率高达15%~25%,从而影响翌年的正常养殖,并给渔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长期从事鱼苗育种的生产和管理,整理出系统规范的越冬管理措施,特别提出安全越冬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2.清晨缺氧浮头的对策 (1)预防措施:一是当水质较肥,白天光照不好时,傍晚最后一顿投喂量应少,喂半饱即可,以防夜间消化食物大量耗氧;二是午后或傍晚下雷阵雨或急暴雨时,增氧机要提前到上半夜开,且坚持到第二天日出时。无增氧机时应在半夜加注新水到第二天日出;三是高温盛夏季节,高产肥水池塘,增氧机可存上半夜22时开机,同时结合加注新水,能有效地解决溶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老水"的特征"老水"水色大多呈铜绿色或暗绿色,较严重时发黄、发褐或呈灰蓝色,水质浓、感觉较混浊,透明度低(20厘米以下)、溶氧低,鱼在其中生活容易浮头。水色不会有日变化,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很多,但大多数为不易消化的种类,蓝藻占优势,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往往造成池水的pH值很高(9.1左右),此水不利于鲢、鳙鱼生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