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稻水象甲传播途径研究(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悦  陈洪存 《植物检疫》1997,11(1):38-40
1988年6月,首次在我国河北省唐海县爆发了水稻重要害虫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立即引起国务院、农业部、国家科委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稻水象甲研究课题组,对稻水象甲的检疫检验技术、发生规律、防治和处理方法开展了专题研究。通过田间调查、对寄主植物及其产品的跟踪调查、室内饲养、成虫飞翔期交通工具携虫可能性等多方面的实验研究。本文分四部分重点论述稻水象甲的人为传播途径,为查明它的传播规律、行进方向和路线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传播途径研究(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悦  陈洪存 《植物检疫》1997,11(3):164-166
稻水象甲传播途径研究(三)蔡悦1陈洪存2王新1宋福4刘寿山3高宝柱2(1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2河北省唐海县农林局3唐山市植保站4河北省植保站)3成虫可以随稻谷(种)及其加工下脚料传播3.1打谷场调查田间调查表明,在水稻收获季节,田间仍然有一定数量的成...  相似文献   
3.
从播前准备、制备乳芽、播种及播后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冀东稻区水稻乳苗人工抛栽技术,以期促进该稻区水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稻田养蟹在冀东稻区得到快速发展 ,已成为广大稻农增加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实现稻蟹双丰收 ,取得好效益 ,我们利用三年的时间 ,对养蟹稻田的植保技术进行了研究 ,现已取得初步成果。 1999年在唐海县第一农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 ,每公顷养蟹收入达 2 2 50 0多元 ,水稻产量达到10 50 0kg以上。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1 播前准备1 1 水稻品种的选择 养蟹稻田由于可使用的农药种类受到限制 ,应选用具有抗倒、耐水、适宜稀植、分蘖力和抗病虫害性能较强的水稻品种 ,如冀粳 14、垦育 16等。1 2 种子处理 用 10 %的浸种灵 50 0 0倍液…  相似文献   
5.
高温热害对水稻结实率影响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唐海县种植的津粳杂2号结实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通过调查表明:唐海县8月10~16日的高温天气与津粳杂2号等品种的不实率密切相关。可通过筛选对高低温耐受力强的品种、改进田间管理、提倡辅助授粉等措施预防水稻高温热害。  相似文献   
6.
冀东稻区原主栽品种冀粳14号,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优良种性逐渐退化,近几年又易感水稻条纹叶枯病,造成大幅度减产。经过品比、筛选和示范工作,盐丰47已被冀东稻农所接受,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栽培品种。4月中下旬播种,5月中下旬插秧,生物有机肥与无机化肥促蘖,合理使用穗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等栽培技术是保障该品种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防治水稻种传病害及旱育秧田立枯病陈洪存,张玉江(河北省唐海县农林局植保站063200)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和拌种两个步骤,种传病害主要是水稻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自1993年起,我们采用新的防病技术,对防治种传病害及旱育秧田立枯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4年,在滨海盐碱稻田进行了基施生化有机肥示范试验,水稻基施生化有机肥50~60kg/667m 2,土壤肥力持久,可以明显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和产量,处理区水稻增产7.6%~11.9%。水稻施用生化有机肥后,可少施化肥30kg/667m2。  相似文献   
9.
针对唐山地区水稻条纹叶桔病害逐年加重的实际情况。调查总结了该病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病原因,主要是由灰背稻飞虱带毒传播引起的。同时提出了防治对策,重点抓好“三统一”防治稻飞虱。  相似文献   
10.
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大量繁殖、防治技术欠缺、方法不当等方面,分析了唐海县200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原因,并提出治虫防病、病虫兼治、加强栽培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