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北山多地广,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水果生产。改革开放以来,闽北水果生产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农村十大主导产业之一,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闽北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闽北十个县(市)区,123个乡镇,农业人口250万人,1997年水果面积6万公顷,投产面积4.47万公顷;水果总产量达48.2万吨,水果产值5.88亿元,闽北先后建立起“南三甬”芦柑、雪柑、青柰、板栗及黄花梨等水果基地。人匀占有水果232kg。纵观闽北果业发展现状,当前在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有;1、发展速度超前,品种结构失调。在水果中蜜柑占55…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二年春,福建金省连续多次遭受强寒潮袭击,果树冻害十分严重.为了解果树冻害成因及其影响程度,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现选刊若干调查研究与复壮保产技术报道,以期引起重视与防患。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茶叶植保的测报技术和防治效果,我区于12日下旬在崇安县举办茶叶植保培训班,参加的学员来自部分县、社的茶叶技术干部和农民技术员共计30人。  相似文献   
4.
闽北产茶历史悠久,其茶类多,品种良,是福建特种茶类的主产区,为闽北传统的出口创汇的大宗农副产品,成为振兴闽北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5.
1 闽北乌龙茶概况武夷岩茶在明末就很兴盛 ,清初衰弱一段时间之后 ,又重新兴盛起来。康熙十九年 (1680年 )瓯人以茶为日常饮料 ,且以武夷茶为华茶之总称 ,此为武夷茶之新世纪。是时商贾有利可图 ,竞相贩卖 ,产制之法逐渐改良 ,愈臻完善。光绪后期 ,产量开始下降。原因是出现了武夷茶“多有贩他处所产 ,学其焙法 ,以赝充者。”以假乱真有损商业信誉的现象日趋严重。其二 :由于通商后外国资本侵入中国 ,大搞掠夺政策 ,以及茶商唯利是图 ,重利盘剥 ,清朝末世已无力顾及武夷茶叶的生产与发展。其三 ,由于印度、锡兰、印尼等国发展茶叶生产排斥…  相似文献   
6.
一、闽北茶叶生产历史与现状闽北产茶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茶叶出口也有五百多年历史,咸丰九年(1859年)闽北茶叶出口达1280吨。鼎盛时期,茶庄遍布各地,仅武夷赤石就有茶庄60多家。闽北茶类多,现有乌龙茶、红茶(政和工夫、正山小种)、绿茶、白茶、茉莉花茶五大类,成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美国和港澳地区。全市现有茶园3000公顷,10个县(市)区,80%的乡镇,55%的行政村均有产茶,1997年产量2.04万吨,毛茶产值26亿元,出口量3500吨,创汇1500万美元,为国家提供税利近8000万元,占全市农副产品出口总值的25%左右。二、当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闽北是福建省主要茶区之一,其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出口创汇位居全省前列,茶叶又是我市传统出口创汇拳头产品,成为闽北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经济支柱。在进入甘一世纪转接时期,闽北茶叶如何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全市茶叶从加速良种推广,优化茶类产品结构,全面推广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入手,实施“一稳定、二优化、三提高”,即稳定面积、优化品种、优化产品,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为目标,大力开拓我市茶叶生产为新一轮创业再立新功。一、闽北茶叶生产现状与问题。全市现有茶园43.98万亩,投产面积37万亩,年产茶2.14万吨,居全省…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闽北大宗经济作物,其面积、产量、创汇居全省前列,在迈进二十一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从现实情况出发,就闽北茶叶种植结构的调整,重振闽北茶叶雄风,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麦嘉润的基础原料,是取自深海沉积物及生物化石,主要成份为碳酸钙、氧化硅、氧化镁,含有锰、锌等十多种微量元素,采用机械超微粉激活破碎技术加工而成,为粉沫剂型.  相似文献   
10.
南平地区是福建省主要茶区之一.茶叶是南平地区出口创汇的拳头商品.其面积、总产、出口、创汇均居全省第二位.搞好闽北茶叶的产、购、加、销一条龙生产,对振兴闽北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茶叶在闽北的地位闽北产茶历史悠久,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茶叶出口也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