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45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7篇
园艺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芒果种子在所试各氧浓度中蜜闭贮藏时,含水量变化不大,但在21.0%和17.5%O2中贮藏20天后,颜色由白完全变黑,生活力完全丧失;在10.5%O2中贮藏100天,颜色保持白色,生活力达40%;在7.0%和3.5%O2中贮藏100天,种子颜色虽保持白色,但生活力已降至20%以下。推论除脱水损伤外,种子氧化变黑也是芒果种子表现顽拗性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黄皮种子脱水敏感性与核酸、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皮种子发育晚期,胚内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能力增强,而花生种子发育晚期则呈下降趋势。脱水处理使生理成熟期黄皮胚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急剧下降,核酸水解酶活性增强。生物大分子代谢能力的变化是黄皮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
花生种子活力的生理生化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活力是播种品质最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种子发育,活力水平逐步提高,在生理成熟期达到高峰。花生球蛋白的合成与积累和活力形成密切相关。在采收、加工、运输、贮蔵中,种子发生不同程度劣变,活力下降,表现在:膜透性增大、酶活性下降、蛋白质和核酸合成能力减弱、乙烯释放量减少等。播前进行渗调处理或钙素、多胺预处理,可促进修复,提高活力,改善田间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5.
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渗透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种子V优6号和汕优桂33经渗调剂在28℃预处理两天后,其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和简化活力指数均比对照处理显著提高,尤其对低活力的汕优桂33更为明显,同时渗调剂处理的种子,α—淀粉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强,其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紫外吸收值比对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在90%相对湿度和35℃条件下,人工老化的花生种子发生急剧的劣变,老化10天是种子活力变化的转折点,高活力种子乙烯释放量高,种子浸泡液电导率低。经人工老化的种子,乙烯释放量下降,释放高峰后移,膜系统受到破坏,活力下降。应用25%PEG(聚乙二醇)处理,可以促进萌发,提高活力指数。PEG有修复老化过程产生损伤的作用,降低膜透性,减少可流性糖、氨基酸及甲离子的外渗量,因而提高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优质稻的判断仍停留在感官的水平上,一般根据籽粒长度、透明度、脂肪含虽和食味等指标予以划分。许多实验已表明,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直链淀粉平稳地增加,其水平相对稳定。优质稻与非优质稻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直链淀粉累积和分支酶活性变化如何?目前尚少研究,因此,我们对优质稻民竹黏5号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植物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一个含水量迅速下降即脱水的过程,脱水过程常常发生在种子发育后期。贮藏蛋白质的合成在种子发育后期达到高峰,此时种子的内源ABA含量也达到高峰,种子虽具有萌发能力,但受到抑制。种子发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是我国特有的观赏植物,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树种。种子休眠期长达1~2年,以致影响育苗工作,因此很有必要对种子休眠原因及其解除进行研究。新鲜采收的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果核(含3~5个  相似文献   
10.
姜孝成  傅家瑞 《种子》2001,(2):17-18,21
在萌发过程中,黄皮完整种子的干、鲜重变化,干燥处理时的脱水速度和脱水敏感性变化都与其离体胚轴明显不同,子叶树于延缓胚轴耐水性的丧失可能起重要作用,胚根突破种皮的时期不是其耐脱水性丧失的时期,而与正常性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耐脱水性变化模式相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