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产生短时强降水主要环流背景为高空冷涡和槽,分析短时强降水物理量场得出:发生短时强降水时850 hPa和700 hPa平均比湿分别6.00和9.50 g/kg,平均整层可降水量为20.50mm,K指数平均值为30.60℃,变异系数较小,离散程度小,对产生短时强降水有相对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研究区的油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次生林不同林龄的林冠截留量、枯落物持水量及土壤层的持水量进行了观测,并通过SAS数据处理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自然降雨与林冠截留的回归方程,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持水比率及持水速率的表达式,并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持水量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油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次生林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土壤持水量依次增大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持水能力呈下降趋势,天然白桦次生林的土壤持水量高于人工油松林。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中高纬度地区13个国家基准气候站近30 a日平均气温数据,分析中高纬度区域年冻融指数和冻融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30 a研究区融化指数(thawing index,TI)处于显著上升过程,冻结指数(freezing index,FI)呈微弱上升趋势。②融化日数的上升和冻结日数下降趋势不显著。③日平均TI呈显著上升,日平均FI则微弱下降,小于-10℃的天数呈微弱上升趋势。冷暖季节日均气温有两极化发展趋势。④研究区大于10℃累计积温显著增加,小于-10℃累计积温呈下降趋势,冷暖在向两极发展的同时,过渡期日数显著缩短,冷暖急转现象尤为明显。⑤TI各指标的波动明显小于FI,TI与纬度和海拔呈显著负相关,FI则与纬度和海拔呈正相关,海拔对TI的影响要大于FI,纬度和海拔越高,FI和冻结日数的变化越小,而对应的融化指标波动越大。整体来看,我国中高纬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后存在增温减缓、冷暖季日均气温两极化及冷暖急转现象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校园内不同绿地类型降温增湿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内,选择乔+灌+草、乔+草和草坪3种绿地类型和对照水泥地,对校园内不同绿地类型的降温增湿效应以及不同绿地类型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校园的3种绿地配置中,不论是乔+灌+革、乔+草还是草坪,相对于水泥地面来说,都有明显的降低地面及大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尤其在1d中温度最高、空气湿度最小的中午作用更明显.观测期间,乔+灌+草、乔+草、草坪对于大气温度的平均降温率分别为10.1%、8.3%、6.6%;对于地面的平均温度的降温率分别为43.6%、41.4%、31.3%;对于大气湿度的平均增湿率分别为44.3%、29.8%、16.5%.乔+灌+草复层结构降温增湿效应最大,而且养护成本较低,因此在校园绿化建设中应该适当增加其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5.
线虫作为指示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生态学领域,成为指示土壤健康的重要生物。为了探明多年覆膜连作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内蒙古赤峰地区多年覆膜连作和未覆膜连作玉米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线虫功能类群及生态指数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多年覆膜连作导致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粉粒含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蔗糖酶、蛋白酶、脲酶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土壤容重、砂粒含量和过氧化氢酶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所有处理共鉴定出土壤线虫群落55个,覆膜连作玉米田49个,未覆膜连作玉米田50个;覆膜处理的玉米田中,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植物寄生线虫、c-p1和c-p2类群数量均显著低于未覆膜玉米田(P<0.05)。覆膜连作玉米田中,总成熟度指数(MMI)、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和通道指数(CI)均显著高于未覆膜玉米田,富集指数(EI)显著低于未覆膜玉米田。这说明多年覆膜连作改变了土壤环境,使多种土壤理化指标降低,影响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降低了土壤线虫的数量和组成。  相似文献   
6.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生产力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兴安落叶松原始林试验区草类-落叶松林、藓类-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各设置2块标准地,在其中进行草本植物、藓类、灌木、乔木和枯枝落叶等地上生物量调查,根据实测数据建立生物量计算回归模型,计算各林型生物量与碳储量、平均生产力与年固碳量.结果如下:草类、藓类、杜香-落叶松林生物量分别为196.494 2t/hm2、162.293 5t/hm2、148.858 Ot/hm2,平均生产力为1.18t·hm-2·a-1~-2.79t·hm-2·a-1之间;碳储量分别为95.8001t/hm2、76.484 5t/hm2、73.127 5t/hm2,年固碳量为0.57t·hm-2·a~1.37 t·hm~·a-1之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的水泥路面作为对照,利用照度计原位观测了校园内3种主要行道树,即垂柳、新疆杨、油松和3种类型绿地即乔+灌+草、乔+草、草坪的光照度,比较了不同树种行道树及不同类型绿地的遮光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点和3种行道树光照度的日变化趋势均呈倒“U”字型,除了乔+草绿地类型外,其它绿地光照度的日变化趋势呈倒“V”字型.与对照相比,垂柳、新疆杨、油松林3种主要行道树都具有明显的遮光效应,其遮光效应分别为30.5%、20.4%、35.9%,大小表现为油松林>垂柳>新疆杨,这种效应的出现可能与不同树种树冠的几何形状、叶面积指数以及树木长势及枝下高等的有关.就不同类型绿地的遮光效应而言,乔+灌+草和乔+草两种绿地类型的遮光效应分别为43.5%和43.9%,均显著大于草坪和水泥路面,而草坪与对照水泥路面之间的遮光效应没有显著性差异.要提高绿地的遮光效应,应选用树冠较大及枝叶浓密的乔木树种,并应在空间上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3种主要的校园绿化树种垂柳(Salix babylonica Linn.)、新疆杨(Populusbolleana Lauche.)、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在晴天树木阴影中心原位测定地面温度、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用来研究不同树种的降温增湿效应。结果表明:(1)行道树下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的日变化趋势与对照点相似,呈倒"U"字型;但大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呈"U"字型;(2)与对照(附近水泥路面)相比,3种主要行道树都具有明显的降温和增湿效应,尤其是1天的中午时段。尤其是1天中的中午的降温效应更为明显。与对照水泥地相比,3种行道树降低大气温度的平均降温率为4.3%~5.1%,降低地表温度的平均降温率为34.9%~42.9%,平均增湿率为29.5%~34.5%;(3)从降温增湿的综合效应来看,垂柳和油松又大于新疆杨,而油松在降低地表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的效应又要大于新疆杨。这除了与不同树种树冠的几何形状、叶面积指数以及树木长势等的不同有关,可能还与不同树种的枝下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高娃 《种子科技》2019,(12):16-16,21
针对2017年5月25日发生的低温冷害及汛期发生的冰雹灾害等主要影响阿荣旗农业生产的天气过程,对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以便在今后的气象服务过程中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