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
风城特稠油由于黏度高、流动性差等原因使得其开发和集输非常困难。在不改变其传统降黏工艺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氧化催化体系的降黏剂,并对氧化催化体系降黏剂组分评选、配方优化、性能评价等做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风城特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占原油近50%,其中胶质含量达到31.58%,原油酸值低至3.14mgKOH/g;研制的氧化催化体系降黏剂在注蒸汽的过程中与原油发生氧化催化反应,促进胶质和沥青质等重组分裂解成饱和烃、芳香烃等轻组分和中间组分;降黏剂最佳配方为0.1%的活性碱+0.2%氧化剂(BOH)+0.3%催化剂(TOM)。降黏剂加量0.8%、反应时间14~24h、反应温度在150~240℃时,稠油降黏率可达98%以上,与原油相比,反应后稠油中饱和烃与芳香烃增加40%,胶质、沥青质下降22%。  相似文献   
3.
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四酸、十六酸、硬脂酸和二乙醇胺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经酯化和水解二步法合成C14、C16、C18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各类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合成条件。测定了产物表面张力并确定了3种产物的临界胶团浓度(cmc),考察了无机盐对系列产物表面张力的影响,并测试了产物的起泡能力。结果表明,C14、C16、C18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形成临界胶团的浓度(cmc)分别为10、5、1mg/L,对应的表面张力分别为28.91、27.57、26.15mN/m。无机电解质浓度越高,产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得越多,阳离子价态数的高低对产物表面张力影响不大。合成产物的起泡能力不强,但其消泡速率比较小,在0.37~0.6ml/min之间,说明合成产物的稳泡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化工热力学》双语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双语教学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包括中外文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模式的采用等,为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酮为猝灭剂,用荧光探针法测定了两性孪连表面活性剂和双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cmc),探讨了盐对两性孪连和双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微极性的影响,用激光散射法、瞬态荧光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聚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得两性李连表面活性剂的cmc比表面张力法的低,C10-16-C12的cmc在0.011-0.005mmol/L之间;烷基碳数增加,临界胶团浓度大幅度降低,胶团聚集数减小;双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微极性随NaCl浓度增大而降低,而盐对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微极性影响小;瞬态荧光探针法测得两性表面活性剂在20cmc时的聚集数不足20,而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的均方旋转半径为155.3nm,与文献值30nm-100μm囊泡的表述相符。  相似文献   
6.
对稠油黏度高、开采困难等问题,可利用水热催化降黏剂来降低稠油黏度。以不饱和脂肪酸、SO3及金属无机盐反应得到系列双亲水基团的磺基脂肪酸盐,并与煤焦油、低分子醇复合得到双亲催化降黏体系,通过试验测试其表面活性和降黏性能。研究表明,温度上升时稠油黏度呈幂级数下降,提高温度可以大大降低稠油黏度,且稠油黏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选取0.2%的碱加量较为合适;选择TM作为稠油降黏的催化剂,其加量为0.65%。  相似文献   
7.
根据化工热力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多年从事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经验,就搞好流体热力学和相平衡的教学谈了几点看法。分析复杂的热力学问题,采用半经验方程加以解决;建立依赖于活度系数和逸度系数的相平衡方程,引入模型方程求解相平衡计算,强调超临界流体的相平衡应用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3油层组储层渗透率低、易受无机垢污染的特点,分析了注入水结垢及矿化度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筛选了缓速酸酸化体系,并在3口井上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渗透率低于0.05mD的岩心,矿化度从14000mg/L降低一半时,渗透率降低7%,HCG缓速酸具有较高的溶蚀能力和较好的缓速性能,HCG对砂岩的溶蚀率为63.85%,比油田在用酸液HCA高47%,而且其缓速性能好于HCA。缓速酸体系在55℃下反应8h后可以使岩心的渗透率提高30倍,对2口水井和1口油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体系起到了较好的增产增注效果,单口油井增油258t,2口水井的増注有效期在100d以上。  相似文献   
9.
10.
高等教育进入稳步发展之后,学生人数的增加,市场与就业等诸多现实问题,使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学期教学质量难以保障。通过品牌专业建设的认识与实践,认为应构建符合本校实际、本专业特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保证毕业学期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