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甘肃省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遥感数据和2014年实测数据,采用经验回归模型法构建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估算模型,并研究了过去20年高寒草甸FVC时空变化规律、稳定性及变化原因,以期为FVC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6种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中除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外,其余VI与FVC相关系数均大于0.65(P<0.01);模型精度检验发现高寒草甸FVC最佳反演模型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二项式模型:y=-0.65x2+1.97x—0.23(R2=0.81,RMSE=7.33);甘肃省高寒草甸FVC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20年FVC均值处于较高水平,年均FVC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0.15%·a-1,其中FVC增加的面积占52.76%,稳定的面积占27.58%,下降的面积占19.66%,FVC变异系数小于0.15的面积占86.57%。综上所述,2000—2019年甘肃省高寒草甸FVC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并且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农业院校青年教师的两个工作重点,做到教学与科研双赢已成为每个青年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分析目前高等农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现状,就如何提高其教学科研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的途径、方法、策略等进行了探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禁牧对退化草地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草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之一,但目前草地退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针对草地退化提出的围封禁牧措施对草地植被、土壤及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发现适度放牧对草地恢复是必需的,但采取长期围封禁牧恢复与重建草地的做法不可取,围栏封育并非恢复退化草地的万全之计。建议在我国要因地制宜,根据草地的退化程度,采取合理的划区轮牧强度和放牧时间,与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围封措施结合,以达到既能恢复退化草地,又可收获畜产品的双赢目的,实现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平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荒漠草原土-草体系中微量元素锰和铜的变化,对土壤、牧草中锰和铜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中牧区以外,其他放牧区土壤锰含量随季节的推移极显著下降(P0.01),夏季牧区极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区,冬春季和秋季则轻牧区极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区(P0.01)。除对照外,轻牧,中牧和重牧区土壤铜含量夏季极显著高于其他两季(P0.01),冬春季和秋季不放牧或轻牧区极显著高于中牧和重牧区(P0.01)。各放牧区牧草中锰和铜(除中牧区)含量均冬春季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夏秋两季,同一季节不同放牧区则各有变化。  相似文献   
5.
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的干草产量、高度、常规养分(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进行测定,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干草产量为2882kg/hm2,比新疆大叶苜蓿、甘农l号苜蓿、红豆草和箭(苫)豌豆高,比绿麦、燕麦和垂穗披碱草低,牧草营养价值为甘农1号苜蓿>绿麦>箭(苫)豌豆>垂穗披碱草>新疆大叶苜蓿>燕麦>天然草地>红豆草.  相似文献   
6.
东祁连山几种高山杜鹃的种群垂直分布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祁连山大阴坡几种杜鹃种群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垂直分布对策是各物种生态位重叠与分离的结果:千里香杜鹃和头花杜鹃为海拔3300m以下梯度内的优势种;陇蜀杜鹃在海拔3300m以上更湿冷的范围内开始增加,并占绝对优势;烈香杜鹃在3400m时分盖度最大,在低处与千里香杜鹃和头花杜鹃伴生,在高处与陇蜀杜鹃伴生。  相似文献   
7.
放牧利用对金露梅灌丛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灌丛是东祁连山广泛分布的一种放牧地,长期的过度利用下,使其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利用强度增加,土壤含水量不断减少,而土壤容重随之增加,在畜圈型样地容重为0.89 g/cm3,比轻牧型样地增加0.9 g/cm3;有机质、速效氮和水溶性全盐量呈单峰形变化,其中速效氮的峰值出现在重牧型样地,为0.049 7 %,有机质和水溶性全盐量的峰值出现在中牧型样地,分别为16.38 % 和0.24 %。土壤速效氮、土壤容重对放牧的响应敏感,可以定量反映草原利用演替状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草原大国,具有悠久的草原管理历史。约1万年前,中华大地在渔猎生存方式中逐渐出现了原始畜牧业的萌芽,距今4 000年,出现了游牧部落,但有文字记载的天然草原管理思想出现得比较晚,蒙古族在元朝前后制定的法令起到了管理国家和保护生态的双重作用;藏族从宗教思想、法令及民风民俗方面内容丰富,有效地保护了青藏高原生态和人...  相似文献   
9.
于2008-2009年对兰州市五泉山公园部分木本观赏植物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木本观赏植物真菌病害32种,危害部位以叶部为主。寄主植物以杨柳科和蔷薇科为主。引起病害的病原真菌隶属21属32种,以半知茵和子囊菌为主。同时,根据病害的种类及发生特点提出加强植物检疫、适地适树、正确养护管理、强化园林技术措施及尝试利用生物...  相似文献   
10.
土壤脲酶活性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比色法和扩散法对金强河地区和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内的土壤脲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比色法和扩散法测定的土壤脲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531±0.207)mg/g和(0.446±0.204)mg/g,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和变异系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从试验操作方面考虑,扩散法操作比较简单、所用药品种类少、时间短,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土壤脲酶活性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