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6年以来,文山州通过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灵活采取实践第一,教、学、游戏统一结合,以启发为主,参与、互动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新型农民教育方式进行农民培训,对开展FFS的成效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经验和存在问题,并对进一步做好农民培训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粘虫(又名行军虫、剃枝虫)属鳞翅目、夜蛾科,近年云南省绝大部分地区是二代粘虫发生危害。粘虫的迁飞行、杂食性、突发性特征给云南省玉米、小麦、水稻、陆稻、甘蔗等作物造成了严重损失。如何及早监测预报,以便科学指导防控工作,减少危害损失是当前云南省粘虫防治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稻纵卷叶螟是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其具远距离迁飞习性,每年春季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1];成虫有趋光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该虫是文山州水稻生产上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连年持续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区域部分田块重发生,远观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小麦蚜虫发生范围广、扩散蔓延快、防控难、损失大的特点,按期开展病虫害系统调查、普查和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调查,摸索出"两病一虫"发生规律,实施以"一喷三防"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控病治虫和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文山州30个乡(镇)玉米灰斑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在文山州海拔740~1 992 m的地区均有分布,海拔1 400 m以上是重发区,也是防治的重点区域。发病程度与品种、农艺措施等相关。采用轮作、使用抗病品种、在文山州4月18日前播种、玉米栽植密度控制在6.3万株/hm2、摘除下部枯黄叶和重病叶、辅以药剂防治等措施,可显著降低玉米灰斑病的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开发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已是大势所趋.2009年和2011年云南省先后研发并投入应用“植物病虫害专家系统”和“云南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发布方式由原来的“纸质情报”向“电子邮件信息”、“电视预报”、“手机短信”等方式逐步改进;多措并举,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为有效指导农户适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病虫防控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性诱剂在文山州的示范推广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9年文山州农药使用量是2000年的8.51倍,其中杀虫剂用量占48.95%。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在增加了生产成本的同时亦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影响食品安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应加大杀虫效果好、残留低的无公害药剂的选择力度,通过5年的应用示范,认为性诱剂(昆虫性信息素)是最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诱杀害虫效果好,并且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  相似文献   
9.
性诱剂示范推广应用进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文山州农药使用量是2000年的8.51倍,其中杀虫剂用量占48.95%,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增加了生产成本的同时亦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影响食品安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选择杀虫效果好,残留低的无公害药剂首当其冲。通过5年的应用示范,认为性诱剂(昆虫性信息素)是最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诱杀害虫效果好,并且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  相似文献   
10.
以配制糖酒醋液、置虫情测报灯、布放毒草把等监测工具诱集黏虫成虫和卵块,进行诱蛾量、雌蛾卵巢发育进度检查和卵量分析,结合田间系统调查和普查,摸索出本区黏虫周年发生规律及发生特点.结果 表明,滇东南地区黏虫发生世代有越冬代、第二代、第三代;其中以第二代为主害代,发生面积最广、危害作物种类最多、造成损失最重.因此,在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