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
杀菌剂防治玉米大斑病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三籽两型豆地下种子的发生及在自然种群繁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兰  乔亚科  臧少先  李明刚 《种子》2004,23(2):38-40,47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田间播种及形态学研究,表明三籽两型豆属于耐阴、喜湿、怕高温的短日照植物,存在地上和地下两种类型的种子,幼苗属于子叶不出土类型.其地下种子主要来自子叶节部位发生的地下茎及其分枝,地下茎各分枝的顶端膨大逐渐发育成具有完整结构的种子.地下种子播种后能正常出苗、开花,并结出正常的地上、地下种子.自然状态下,由于地上种子存在硬实现象,吸水萌发率较低,地下种子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0~2003年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田间发生消长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田间病残体是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初侵染来源;播种期、施氮肥量、前茬作物和气象因子都会对该病害的发生程度产生影响;提出了以清除病残体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玉米黄斑病菌产毒条件及毒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黄斑菌(Curvularia lunata)是一具有产毒作用的半知菌。通过试验表明,不同的培养条件菌丝体的产毒量不同,产毒以15~20 d达到高峰,产毒的适宜pH值为6,适宜温度15~20℃,并且黑暗和静止条件相对于光照和振荡条件产生毒素量较多;玉米黄斑菌毒素对热稳定,在黑暗条件下利于毒素保存。  相似文献   
6.
引起薯蓣根腐病(又名薯蓣红斑病)病原为一种线虫Pratylenchus dioscoreae yang&zhao。研究(1)查明了该线虫的寄主范围、年生活史、侵染部位、侵染时期以及在土壤中的季节消长规律和存活年限。(2)此病害由种苗、土壤、粪肥传播,提出了选用无病繁殖材料、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以及药剂漫种和土壤处理等经济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几种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臧少先几种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臧少先蔬菜灰霉病在露地和保护地均有发生,而且以保护他(大棚和日光温室)发生更为严重。轻者减产30%左右,重者可损失50%以上,是目前蔬菜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一、黄瓜灰霉病1.症状识别:灰霉病主要危害...  相似文献   
8.
1生产现状 1.1 设施桃栽培面积及市场价格.据1999-2000年初步调查统计:2002年设施桃树栽培面积达31公顷(1公顷=15亩),比2000年增加了120%,而果品价格仅是1999年的1/10.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线虫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几种中低毒杀虫杀线虫剂对番茄根结线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唑膦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效果为76.7%,辛硫磷的防效为65.0%,噻唑磷的防效明显高于辛硫磷。3种阿维菌素类药剂相比较,依维菌素效果最好,防效为71.7%,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防效分别为65.2%和63.9%。依维菌素的防效明显高于阿维菌素与甲维盐,阿维菌素与甲维盐之间防效无显著差异。淡紫拟青霉和厚孢轮枝菌单用的防效分别为36.5%和41.8%,低于化学药剂的水平;淡紫拟青霉和厚孢轮枝菌混用的防效为60.0%,效果显著提高;但是,淡紫拟青霉、厚孢轮枝菌和噻唑磷3种菌药混用,增加噻唑磷却未能显示出防效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前防治桃树流胶病多采用喷雾的方法,防治不到位,既费工又费药,而且污染环境,经济成本高。采用药剂涂抹的方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了寻求疗效较为理想的农药,我们做了药剂涂抹防治桃树流胶病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